本篇文章3251字,读完约8分钟

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计,陕西是中国第三大能源省。在“十二五”期间,陕西试图从能源大省转型为能源强省。

“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资源的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能否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何久昌告诉记者。

他预测,十二五期间,陕西能源和化工产业导向结构不会改变,但将逐步从化石能源导向向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并重转变。

对于以能源为支柱产业,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陕西来说,转型之路并不平坦。但陕西能源工业的地图很清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关中新能源和能源设备的制造,陕南水电的发展。

能源基础突破产业融合

21世纪:与陕西相邻的宁夏、内蒙古正在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三省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迹象。那么陕西是如何定位的,如何避免他们之间的恶性竞争呢?

何久昌:陕西毗邻山西、内蒙古、宁夏,产业结构相似,产业门类相似,竞争激烈。因此,我省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途径。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正式开发建设。新世纪(002280)以来,我省认真总结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经验,紧密结合水资源总量、环境资源容量和煤炭资源质量,扎实推进基地建设。2003年召开的首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坚持规模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三个转变”(煤转电、煤转载能工业产品、煤油、天然气、盐转化工产品)战略,使基地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此后,我省每年都举办基地建设论坛,不断深化和完善基地发展思路。

十一五中后期,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和宁夏宁东周边地区一直在加大发展能源化工的力度,这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与他们雷同。总结当前能源化工发展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研究分析,瞄准国际能源化工前沿技术,把科技引领放在首位,着力建设高产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矿山和全国第一个油气当量大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加快实现高端化工、大规模供电建设和特色载能产业。

经过十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陕西能源化工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2010年,陕西生产煤炭3.6亿吨,石油2597万吨,天然气115亿立方米,装机发电2527万千瓦,其中煤炭约2亿吨,原油1000万吨,天然气80亿立方米,电力240亿千瓦时。全省能源化工实现产值5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8%。

能量结构可变阵列

21世纪:从“十五”到“十一五”,陕西重点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但能源资源总量有限,不可持续。十二五期间,陕西计划如何调整能源结构,发展非化石能源?

何久昌:传统能源在陕西能源产业结构中占比最高。从长远来看,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在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很低,不到6%,希望到“十二五”末,这一比重能够达到10%-12%。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水电和新能源发展的步伐。

水电方面,陕西横跨黄河、长江流域,水电资源理论储量136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662万千瓦。近年来,我省有效加快了汉江流域梯级开发,先后建设了西河、束河等大型水电工程。积极推进黄河干流水电开发,古贤、歧口、甘泽坡等大型水电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有效开展。同时,省政府高度重视小水电的开发利用。今年年初,发布了《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未来10年,陕西省将计划建设405座水电站,这将大大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在新能源方面,新能源的发展被视为“十一五”后期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硬性要求。只要在陕西实施能源开发项目,原则上要求实施新能源项目。

21世纪:陕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进行核电的初步研究。日本核事故后,陕西是如何考虑核电的?

何久昌:十二五期间,我省主要开展了核电前期工作。日本核事故后,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核电建设的认识都会有一些变化。从陕西的角度出发,继续推进前期工作。因为陕西发展核电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我省在核材料、核设备、核仪器等方面有一定的实力,我们会重点扶持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陕西未来核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有资产与民间资本的双赢

重大能源和化工项目将支持增值园区的发展

21世纪:据报道,陕西、甘肃、宁夏、蒙古“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已于4月提交国务院。该计划颁布后会对陕西的能源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何久昌:总的来说,规划主要解决了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良性发展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和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地反馈当地的发展。这个规划对陕西的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上。

21世纪:在陕西的能源经济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非常强大,而民营企业相对弱小。这种模式一方面给陕西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是否削弱了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

何久昌:区域发展措施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所以不能简单的把问题归结为要不要大型国企,而是这个地区的产业定位,谁来实施优势更明显。从行业特点来看,央企实施能源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更多。然而,私营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省的一项有益探索。我省在引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大胆尝试创新一种新的模式,即大型国有企业与地方民营企业多途径合作,既促进双方实现双赢、多赢,又有效解决了投资与资本外流同时并存的现象。依托重大能源化工项目建设,还将重点支持增值园区发展,积极开发一系列下游产品。目前正在制定配套园区规划,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陕北的水是“最贵”的资源

水是能源基地建设“木桶”中最低的一块板

《21世纪》:陕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资源相对匮乏,面临着空地区采煤沉陷治理的问题,那么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过程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何久昌: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息息相关。陕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因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作为衡量是否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求基地建设走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的新路。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强制性绿化标准。重点公园和重大项目按照“一片开发、一片绿化”的原则开展区域绿化工作。坚持较高的环境准入门槛,进入基地和园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新建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与首个园区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能源富集与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从经济角度看,水是陕北比能源更宝贵的资源,是基地建设的最低板,决定了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近年来,我省在加快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通过采用火力发电空冷却和废水零排放技术、油气开发与炼制废水处理及回注技术、化工水系统集成技术,新建电力和化工项目中水回用率得到加强,达到90%以上。事实上,早在2005年底,我省就出台政策,要求秦岭以北所有大型发电机组采用空冷却技术,节约用水近80%,带动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前两年下降30%,领先西部地区。

针对空地区煤炭开采问题,我省主要对老矿区进行综合治理,对新矿区实行先搬迁后开采。去年,我省下发了《关于加强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煤矿项目的审批阶段,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含采煤沉陷影响区治理规划一章。主要根据井田内地面村庄和其他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提出拟搬迁村庄的数量、人数、人口和搬迁地点的初步方案,并取得项目所在地相关县级人民政府的审查意见;矿区前10年搬迁一次,相应的搬迁费用计入项目投资估算。矿井竣工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投产。通过僵化的政策,我们应该有效地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目前,我们仍在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研究群众搬迁后的民生问题。

标题:陕西能源局局长:传统能源必配新能源是刚性要求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