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福州晚报福州又获得了一项国家荣誉!19日,文化部在上海召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命名授牌,福州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2015年8月,福州市成功申请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福州在三年多的创建过程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下一步,福州将以示范区建设成功为契机,利用文化旅游一体化的有利形势,围绕五批建设工作,出台《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

[有效性]

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三大工程

三年来,福州市重点实施文化设施升级工程、文化效益服务工程和文化扶贫共享工程三大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通过文化设施升级工程的实施,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福清文化艺术中心等70个市县大中型文化设施相继开放。全市新增文化设施面积138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省、市、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通过惠民文化服务项目,福州举办了“激情广场全民歌唱”、“迎接九天台湾”等八场大型音乐会,“艺术公益课堂——全民普及推广计划”被文化部评为“基层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福州还实施了文化扶贫共享工程,艺术扶贫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公益艺术教育。

三大工程实施后,福州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机制保障和政策运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创建过程中,福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填补民生空白,确保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意见》,将填补公共文化建设的空白列为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了文化投入比例。2016年和2017年,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投资超过省级平均水平。

近年来,福州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筹集社会资金8亿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福州新图书馆,和合仁慈善基金会捐赠4亿元。

打造福州特色文化服务模式

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福州注重将创建工作与地方文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整合省会资源、挖掘名城资源、挖掘海丝资源、善用华侨和台湾资源、传承无形资源,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

今天,中国第一个社区博物馆在三坊七巷建成,200多座明清古建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开放,每年接待1000多万游客。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馆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示了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则徐归来》、《兰赋》等闽剧先后参加全国演出并获奖,无形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节”、“两匹马过春节”等项目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公共文化产品的丰富供给得益于福州的积极创新,形成了具有福州特色的文化服务模式:供给便利化和创新,推进“公益点、单点”、“服务场所”等便利化措施,促进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提高服务效率;品牌创新,打造“社区文化艺术节”、“人民舞台梦想秀”等大众草根文化品牌;发展均等化和创新,省、市、县文化部门与35所边远贫困山区学校配对,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投资多元化创新,推动建立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市场运作“三三制”融资的长乐模式;队伍专业化和创新化,推进“统一配送文化”模式,完善和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规划]

跟踪关注五个“批”建设

下一步,福州将以示范区建设成功为契机,利用文化旅游一体化的有利形势,出台《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提高群众文化满意度,重点抓好五个“批”建设工作。

福州将完善一批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新大众艺术博物馆、新儿童图书馆、长乐“三馆三馆”和仓山区文化综合体等一批场馆建设,完成第三批30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机建设、福州美术馆新馆(黄培松故居)改造、福州画院、福州图书馆、九日台音乐厅升级改造工程。

福州将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实施农村传统工艺振兴规划,支持发展漆器、寿山石雕、根雕、竹编、纸伞等特色传统工艺产品,开发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将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力争整个乡村旅游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的重要举措。促进村镇保护和发展,开发特色村镇旅游产品。继续建设乡村旅游产品,做好11个市级乡村旅游产品示范点的创建指导和验收工作,培育和创建2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镇和18个特色村,建设2个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镇和6个星级旅游村。

此外,福州将升级一批特色文化示范村镇,推出一批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在乡(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先进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记者李金清)

编者:纪爱玲

标题:福州成功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