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9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由50名成员组成的中国经济论坛于19日举行了2011年年会。国内很多知名经济学家就如何让十二五规划有个好的开端提出了建议。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芳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十几位与会专家踊跃发言。会议围绕“十二五”初期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在第一年,我们应该处理好三个问题

吴敬琏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要开始一场好的比赛是相当困难的。十二五规划,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值得一看。一是主线非常正确,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以更大的决心全面推进改革。然而,在“九五”期间,中国提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经过这么多年,进展甚微。结果到目前为止,各种矛盾在临界点附近积累。

吴敬琏说,第一年需要做好三件事,确保相对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这里相对宽松的环境不是宽松的货币,而是宽松的资源。“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不应该因为追求大规模投资或过度追求gdp增长率而过于紧张。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一致。“比如货币政策,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决策中心或者指挥中心来保证政策稳定,因为看起来措施还挺乱的。”吴敬琏说,现在政府正在打击投资买房,所以老百姓手里的钱必然会流向消费领域,导致物价上涨。然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提议,应该努力控制通胀预期。像这样的事情还是需要各种政策的协调。

第二,“十二五”投资计划需要调整。“十二五”各地区、各行业的投资计划比较大,如铁路建设计划投资3.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规模也很大,包括led、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等等。这种投资计划需要重新审视,否则会影响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第三,“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体制改革。他认为,当前十二五规划大部分是讨论具体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明确通过改革建立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就要求政府要有“顶层设计”。

吴敬琏说,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应该是强有力的政府控制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也是政府控制的。那么,为了使改革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动力,政府必须加强规划或设计。只有有了“顶层设计”,才能规划出具体的项目,设计出有力的推进改革的措施。目前社会利益已经固化,如果没有整体设计,可能会有负面后果。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

中国宏观经济正面临滞胀的威胁

刘伟说,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选择以及改善宏观政策的效果是“十二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在一定意义上受到滞胀的威胁。因此,货币政策短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防止资产价格过高。

刘伟说,中国的宏观调控必须看到两个特殊性:一是与国际社会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货币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很大,但供给不足,换句话说,流动性不足或货币供给紧张。因为在欧美国家,危机首先是一个金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货币当局经常被要求放松货币政策。然而,中国与他们截然不同。中国货币市场的失衡不是货币供给不足,而是货币供给过剩,需求相对供给长期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第一,中国的市场投资或私人投资缺乏动力。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国家的金融链条断裂,金融和非金融企业资金短缺,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但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投入,首先影响实体经济。出口商没有订单,所以不需要钱。同时,由于中国银行体系存在防火墙,资金链非常稳定,资金充裕,货币供应充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的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充裕。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差。大企业没有新产品,无法发展成新的投资领域。他们有钱就不敢投资,投资就是多余的建设;小企业制度创新差,不能公平利用融资市场,需要的时候拿不到钱。最终,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对货币的有效需求都是不足的,因此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其次,中国货币往往与金融挂钩,信贷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财政政策来实施的。比如有财政担保的补贴贷款,土地融资等。,这进一步增加了在中国发行的信用额度。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外汇问题,外汇超过了去年的基础货币总量。

中国宏观调控的另一个特殊性是,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失衡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形势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受到滞胀的威胁。

要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当然需要创新和培育中国经济对货币的真实有效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实施刺激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从短期来看,就货币政策而言,首要目标是防止资产价格过高。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有效货币需求不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议使用更多的量化工具,比使用价格工具更有效。量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贴现等。,但他们不主张过多控制信贷规模。

此外,扩大内需也很重要。这种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回顾,根本原因是过分强调货币政策刺激带来的需求效应,而忽略了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对供给的改善。中国经历了前一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十二五”期间的宏观政策应更加注重供给调整,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经济学家:“十二五”开局之年 重大问题需关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