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酝酿了一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提到新经济区,人们总会想象它会探索出多少新的机遇,会开启怎样的发展格局。想象背后不可忽视的是,成都和重庆之间交织多年的竞争心理可能导致双方争夺资源的分割,进而导致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空心态。《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江,周江向记者讲述了成渝经济区的潜在优势和劣势。

证券报:成渝经济区去年升级为国家战略,今天正式发布。成渝经济区获批意味着什么?

周江:西北和西南都要有产业支撑才能走向世界,成渝地区无论从区位、产业、人口密集程度还是经济开放程度来看,都是中国从西部走向世界的最佳人选。

成渝经济区由来已久。直到本月5日,国家才正式确认成渝经济区规划,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开放思维的新变化。

《证券日报》: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成渝经济区规划提出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这个怎么理解?

周江:这个问题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来讨论。

必要性,即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不仅处于连接中国东部和中部与世界陆地、内河航运、航运空的中部地区,而且在产业链上相对完整和互补,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都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可能性,成渝经济区2010年经济总量已达24778.6亿元,约占全国的7%,约占西部地区的30.6%。换句话说,成渝经济区长期以来一直是西部的经济中心,肩负着面向东方、面向世界、辐射西部的功能,但规划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中心地位。

《证券日报》:规划明确了成渝经济区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及其战略定位。你是如何理解这些目标和定位的?

周江:所谓建设西部重要经济中心的短期目标,其实是一个内部修正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一个典故“不扫房子为什么扫世界”,也就是说重庆经济区在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迈向世界之前,要提升自己,加强川渝的联系和互补,整体呈现。长期目标是在短期目标基本实现后,通过挖掘地区潜在优势,利用好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引擎并超越它。

证券报:该计划的正式发布会给川渝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周江:主要机遇是机构改革、人才、资本、开放。《规划》的颁布,印证了国家、西部、成渝的前瞻性眼光。当然,它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成渝城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堪称西部经济中心。

在“规划”中,要辐射到区域外的二三线城市。只有二三线城市发展起来,成渝经济中心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两个省市会保持自己的发展,还是两张皮。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练好内功,否则就会衰落。

其实“策划”是人为的,是客观呈现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却忽略了成渝的竞争心理。在计划颁布之前,双方可以相互合作,为计划的颁布赢得更多的政策资源。一旦引入,为了分割共同的资源,双方会互相关注,行为都是短期的。一般来说,作为经济区,它们应该相互合作,相互融合。他们一旦竞争,就会瓜分资源。类似的开发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成渝地区成为空中心。结果成渝矛盾越积越多,经济区名存实亡。我提这一点,是我们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和避免的。

证券报:在未来成渝经济发展中,你认为哪些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周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成渝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具有自身资源优势的相关产业,除钢铁、重型机械、汽车工业等外,向高科技、物流、商贸、金融等多元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标题:周江:切忌重复建设 避免成渝之间地带空心化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