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02字,读完约16分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全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5月11日报道

汽车产业变革的时代到来,各种力量勇敢地战斗,希望在新的时代抢占一席之地。 2019年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以主题为“勇气”,意在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问题,也明确了参与者战斗下去所需的态度。 5月10日至11日,网易汽车直击蓝皮书论坛,探索希望,见证“勇气”。

会议上,上海交大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做了“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中心观点:

1、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术,不仅要处理燃料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关系到中国能否在这一轮能源动力革命中占领制高点。

2、 一定里程范围内的锂电池车可能更有特点,但超过一定里程应该是燃料电池车的天下。

3、大致在2030年左右,燃料电池的价格可以达到内燃机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连接燃料车停产的时间表。

4 .燃料电池车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需要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寿命超过5000小时;二是价格接近锂电池车和燃料车;三是基础设施,需要廉价的氢气供应。 四是如果加上补贴,整个产业链都需要利润。

在清洁能源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国家战术,不仅要处理燃料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关系到中国能否在这一轮能源动力革命中占领制高点,因此,更多的车企将转向新能源汽车行业。

但是,随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倒退,燃料电池车成为车企的新宠,近两年来掀起了不可忽视的浪潮。

“关于新能源车是燃料电池车还是锂电池车,业界基本上达成的共识是,一定行驶距离范围内的锂电池车可能更有特点,但一旦超过一定行驶距离,就应该是燃料电池车的天下。 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方案的材料特征、科学原理各有瓶颈。 ”。

章俊良表示,产品自身表明,当时速度达到130公里时,燃料电池车和锂电池车的设备体积基本相同,但随后,从价格上看,锂电池车的价格指数有所增加,而燃料电池只增加了氢气罐的数量和体积,因此价格有所增加

就价格而言,随着过去十年的迅速发展,燃料电池的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 因此,现在开始出现更多的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的价格,已知贵金属的使用量是第一大瓶颈,燃料电池中使用贵金属铂,现在大致从0.3g/kw到0.2g/kw,从原来的1g/kw到现在的0.3g/kw,过去15年左右铂的使用量为70% 从各机构预测的情况来看,2030年左右,燃料电池的价格将达到内燃机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衔接燃料车停产的时间表。 ”。

当然,从目前国内快速发展的现状来看,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在技术整合上投资过多,不关注产业链的上游。 特别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很多,希望引起我们行业和媒体界的关注。 ”

根据目前的快速发展趋势,燃料电池车最终将走向产业化。 如果上游的东西处理不好,就不可能大规模产业化,只需要拿一点国家补贴,所以国家应该特别警惕。

“权威人士认为,大规模产业化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是5000小时以上的寿命。 第二个是价格。 如果没有补助金,可以接近锂电池车和燃料车。 第三是基础设施,需要廉价的氢气供应。第四,加上补贴,整个产业链必须盈利。 ”

章俊良表示,车用燃料电池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政府必须加强燃料电池技术的投入、诱惑和规范,增加研发、经费投入,降低燃料电池价格,提高寿命。 “从理想化的状态看,-2025年间可能达到全面产业化的水平。”

以下是演讲的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感谢“2019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邀请,有机会与大家进行报告和交流。

我报告的主题是“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其中有以下部分。 首先是燃料电池的概要。

燃料电池其实和内燃机的工作方法一样,把氢气放入燃料电池中,空吸收气体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发电,释放出一部分余热。

其优点是效率高、绿色、无污染,被认为是我们汽车能源的终极方案,可以将氢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效率占60%以上,无排放污染,排放的是纯水。

其重要材料有膜电极、复写纸、催化剂、双极板等。 将燃料电池的原理放入堆中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膜电极、催化剂、碳纸以外,还包括密封材料、端板、辅助结构,形成堆,堆是功能部件。

这是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和内燃机的工作方法类似? 它除电炉外,还有空燃气机组,即空压力机、氢气机组,即我们的氢气供给系统,相当于汽车中的燃料系统,氮气机组,还有散热循环水机组

把系统放进车里,带着电池合作,共同推进汽车运动,包括dc/dc的控制,最终去电机,驱动轮毂电机。

现在,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被我们的轿车和商用车使用。 燃料电池是氢、氧,业者离内燃机非常近,只要有燃料供给就可以发电。

以下是燃料电池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外背景。 背景表明,化学能是一次能源枯竭时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理想的是采用燃料电池。

2040年,主要产油国只需要保证本国的消费,2080年,全世界的石油可能就耗尽了。 那个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动力值得我们考虑。

另一个是排放污染问题,迫于环境压力,在美国、欧洲、中国也是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目前欧洲法规出台,只有新能源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处理这些排放问题,这也得到了能源动力界的共识。

到205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必须与2005年的一半水平相同,我们国家也做出了承诺。 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动力的主流。

年,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到禁止销售燃油车,但当时各国相继提出禁止销售燃油车,因此印度也禁止销售燃油车。 当时,辛部长和我们中国都从以前开始研究燃料车停止销售的时间表,成为国内外的大趋势。

从车厂来看,其实包括欧洲、日本、美国一点车厂在内的各主要汽车厂,都相继开始停产燃料车。 据我所知,至少很多车厂停止了燃料车的开发,开发成了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当然,燃料车正在生产中。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们国家的战术,其实不仅仅是处理燃料能源和环境的问题,其实关系到中国能否在这一轮能源动力革命中占领制高点,将对我们国家的长期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了解一下能源动力的历史,也许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代能源革命的成果都被管理了至少100年以上。 从第一代汽轮机迅速发展到内燃机,到电动化,其实至今仍以内燃机为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机会来了,我们失去了第一代,失去了第二代,电动化时代也许是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年谈了很多锂离子电池的电动化,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在发电中是用电化学能量发电的。 也就是说,它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来回移动。

关于燃料,储存在贮氢罐中,补给非常快,即使增加行驶距离也不会增加发动机的体积。 动力电池可能相反,但其能量都储存在电池中,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地方。

关于新能源汽车是燃料电池汽车还是锂电池汽车,业界基本上有一个共识。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行驶距离范围内锂电池可能更有特点,超过一定行驶距离的应该是燃料电池的天下。 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两个方案的材料特征、科学原理是各自的瓶颈。

当然,具体跑多少公里是燃料电池,根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平、每个国家的政策、能源政策,以前有130公里的分割线,当时是通用汽车论证的。

我曾经在通用汽车工作了好几年。 我以为通用汽车行驶距离在130公里以下,可能是动力电池的天下,但130公里到200公里左右可能是共存的。 200公里以上是燃料电池的好区间。

达到130公斤的时候,其实两个方案的设备体积差不多,再往后走,价格上锂电池的价格呈指数增长,但燃料电池只增加了氢气罐的数量和体积,所以价格增长非常缓慢。

从氢气站和充电桩的角度来看,要说大规模的氢气站和充电桩,特别是快速充电桩,从长远来看,氢气站比充电桩便宜。

如果是大规模的配置,比如我必须在10分钟、20分钟以内充电。 充电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氢气站也需要非常大的投资,但至少可以比较。

氢气站在国内也有,世界已经有了。 当然,国内的快速发展比较缓慢。 因为受法规限制。 从“两会”、“政府实务报告”来看,我认为下一个“十四五”可能是大力宣传氢气站建设,作为国家政策推进的。

就价格而言,在过去的十年中,燃料电池的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燃料电池汽车马上起来的样子。

其实燃料电池的价格再下降38%,接近目标价格,可以相当于内燃机的价格,当然意味着量产化,而不是小规模的1000辆、1万辆,50万辆以上的价格。

据各机构预测,大概在2030年左右会达到内燃机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连接燃料车停产的日程。

简单说一下国际燃料电池的开发动向,无论是日本的车厂(丰田、本田等),还是美国的通用、德国的车厂,都已经生产了自己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动力性和各方面的表现,相当于我们的燃料车,其技术问题基本得到了处理

就其寿命而言,联合技术企业( utc )年公布的商用燃料电池寿命达到18000小时,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寿命超过27000小时,对轿车来说,大部分企业都在5000小时以上。

根据我去年知道的数据,丰田的燃料电池车跑了3000个小时,车里的燃料电池一点变化都没有,很健康,没有一些衰减,所以寿命是燃料电池的优点。

燃料电池的价格,已知其中贵金属的使用量是第一瓶颈,燃料电池中使用贵金属铂,现在大致从0.3g/千瓦到0.2g/千瓦,从原来的1g/千瓦到现在的0.3g/千瓦。

关于国际燃料电池产业的生态,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欧洲,它们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催化剂到膜电极,再到碳纸、电炉、系统,都出现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中国,产业链后面好一点,前面不完整。 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快速发展的现状。 可以看到国内现在的状况。 国外5000小时,utc的燃料电池现在27000小时,国内现在3000小时左右,当然正在提高。

5000小时是大规模产业化的门槛,按5000小时推算,燃料电池可以开车使用10年。 然后是我们的价格。 其实,我们现在的主要原材料依赖进口。 在价格上不占特征。 这也是基本的结论。

而且,我们现在在技术整合上投入太多,不关注产业链的上游。 特别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很多,希望引起我们行业和媒体界的关注。

也就是说,燃料电池最终要走向产业化,上游的东西不处理的话,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 只是,拿一点国家补助金。 所以,这对我们国内来说,应该特别警惕。

我们国家“十三五”期间公布了燃料电池快速发展路线图。 当时“三纵三横”包括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从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的点出发,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路线图,正在逐步实施。

从我所在的上海市的立场来说,也有长期的、中期的、最近的计划。 包括产业园区的建设、重大专业、产业基金的设立,都非常活跃。 上海是燃料电池这个人才、技术集中的地方。

另外,衣宝廉院士也是我们燃料电池界的权威人士,他认为大规模产业化有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是5000小时以上的寿命。 第二个是价格。 如果没有补助金,可以接近锂电池车和燃料车。 第三是基础设施,需要廉价的氢气供应。第四,加上补贴,整个产业链必须盈利。

目前,国内车用燃料电池还没有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程度,虽然可以产业化,但只能做到数百万辆是不现实的。

我有点自己的想法。 不一定成熟。 车用燃料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我认为政府有必要加强燃料电池技术的投入、诱惑和规范,增加研发、经费投入,降低燃料电池的价格,提高寿命。

例如,我们的燃料电池寿命现在是3000小时,国际上是5000小时,可以做示范应用工程。 大规模产业化还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氢气站建设力度,政策要给予各类优惠和刺激,诱惑规范需要针对各个环节的产业链进行配置,而不是只集中在后端。 特别是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相对于核心技术,一个是低载铂量、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还有与之配套的膜电极的开发、长寿命极板涂层技术,还有空压力机,非常贵,一分钟可以转15万圈。

现在,国内也成立了各种专业化的企业,购买成熟的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这也是可以看到的进步。

低价格燃料电池的困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这样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其实,其性能包括低温启动、寿命都达到了产业化的要求,至少是成熟的水平。

价格至少比门槛高一倍,如果是大规模产业化,在价格中进一步分解,其实就是催化剂的价格,我们现在催化剂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产业化。

没有出口吗? 这是路线图,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从2000年到2000年,当时是1.1g/千瓦,现在是0.2g/千瓦,下降了80%左右。

如果沿着这个路线图走下去,到-2025年可能会达到全面产业化的水平。 这是基于什么预测的呢? 根据路线图预测,2000年至2008年使用铂碳催化剂,年铂成熟。 第三代催化剂是什么? 没有第三代催化剂,没有第三代膜电极,就不能行走。

关于这个技术的详细情况我会说一点,但是使用超低铂催化剂作为膜电极材料时会产生问题。 开发的结论以论文的形式被发表了。 有趣的是,让我们来找找文献。

当载铂量降至0.05g/kw,最终产业化水平降至0.1g/kw时,膜电极内的氧在质子中传播的阻力达到77%,以前在高铂状态下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不能处理这种性能下降,则载铂量下降就没有意义。 这是经济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最终是科学问题。

那个问题到底怎么处理呢? 我们当然做了很多研究开发,但现在我简单谈谈其概念和结论。 什么概念呢? 对白金来说,刚才说的白金用量不够。 那个问题是什么

我们都是粒子,催化着整个粒子。 如果能够将其制成原子单层或核壳结构,那么原来的催化剂就只能使用表面的铂了。 是催化反应。 把这个白金全部铺在其他金属的表面,做成蛋壳,蛋壳的厚度是原子的厚度,所有的白金都可以使用。 那样的话,那个白金的使用量就足够了。 因为铂的量会下降到原来的1/4。 这是我们做的结果,不说具体结论。

我们制造的催化剂包括膜电极在内都有点应用。 现在,从我们课题组出来的博士后也成立了企业,被称为唐锋能源,做膜电极。 目前,第一代、第二代已经在量产中。 第三代是试制批量的过程,第一代、第二代已经成熟。 我们也大量供应主机厂,还生产我们生产的电炉30千瓦。 下一步是从60千瓦到100千瓦。 总体而言,燃料电池的技术水平进步比较快。

总的来说,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逐渐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部件水平、整体寿命还有一定差距,低价燃料电池的快速发展首要受制于低铂、超低铂的催化剂和膜电极,是第二代、第三代的催化剂、膜电极,

第二代膜电极,也就是海外用的主流膜电极,我们国内主要的汽车工厂可能都在汽车上。 用的是我们的东西。 其他汽车工厂还没有使用第二代的东西。 这是我们国家的短板。

第二代膜电极无法到达终点,所以一定会出现第三代。 第三代是关键,我们上海交大燃料电池研究所膜电极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第三代也有可能直接从我们研究所出来,到时候才能带动燃料电池的全面产业化。

感谢科技部和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上汽集团的经费支持,以及我们团队的老师、博士后,特别是我们“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组织者。

标题:“章俊良:快速发展燃料电池车的核心问题是降低价值成本”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qc/1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