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7字,读完约3分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刘玲玲教授。曹慧敏

中新网4月26日电(金融频道曹慧敏)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村市场的金融覆盖率还不到50%,还有一片广阔的“金融蓝海”区域没有被金融机构覆盖。就是针对这个蓝海,中国的小额信贷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针对我国小额信贷行业如何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如何降低高利率,行业内“被替代”的隐忧,政策支持和监管等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的刘玲玲在接受Zhongxin.com财经频道记者专访时做了详细分析。

Zhongxin.com金融频道: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推动下,金融机构瞄准了农村市场。面对强大且蜂拥而至的金融机构,是否存在着因为产品业务和用户群体的相似性而导致小额信贷公司被“取代”的隐忧?

清华大学刘玲玲: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调查,我国虽然有很多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601288)、农村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贷、农村信用社等。,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村市场的金融覆盖率还不到50%。

覆盖面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农民无法提供机构所需的有效抵押贷款;第二,这些金融机构主要覆盖高端、中端、低端小企业客户,而微小企业主、贫农不在群体覆盖范围内;第三,银行提供的产品也是不对称的。银行出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更愿意贷款给全额或超额抵押担保的客户,而这些用户往往不是最需要贷款的人。

Zhongxin.com金融频道: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国贫困地区和许多低收入群体提供贷款和支持,其“扶贫”的公益性显而易见。但同时,为了给借款人带来可观的回报和更高的运营成本,借款人的费用也很高。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清华大学刘玲玲:一方面,如果贷款人的收益率太低,就不可能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本身需要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有必要在短期内向借款人收取更高的利率和费用。

但是这个高利率不是长期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初期收取较高的利率,以保证生存和发展。随着公司做大做强,逐渐扩大规模,利率自然会降低,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怪圈。因为大规模经营后,公司的经营成本会降低,随着借贷资金的逐渐充裕,收益率可以适当降低;另外,行业发展壮大后,竞争会更加充分和激烈,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Zhongxin.com金融频道:由于我国小额信贷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地位不明确,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学者,你有什么政策支持的建议?

清华大学刘玲玲:从政策调控的角度来看,小额信贷行业的政策法规还存在一些空白色区域,也存在灰色区域,急需出台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此外,需要澄清小额金融行业的法律地位。

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政府应该给予税收优惠,例如,实行先征收所得税后返还的政策支持,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借款人的高利率,也是支持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毕竟,小额信贷行业不仅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持,而且有助于提高农民在实地培训方面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扶贫工作中,如果将许多扶贫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捆绑”在一起,可以降低整体成本,提高扶贫效果。

此外,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应引入相应的行业监管措施,如实施注册制度、提供一定的信息共享机会等。

标题:专访清华学者刘玲玲:小额贷法律地位亟待明确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