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2字,读完约2分钟

自1994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将进行第三次修订。此次修订不仅提高了“门槛”,还调整了税率表,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从而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起征点提高1000元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实现生计推演?如何减轻宏观税负?

本报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财税研究的孙刚。孙刚表示,“门槛”将调整为3000元,两年内不会过时。

改革方向:分类演绎

从税制改革的方向来看,有些人会对统一的扣除标准不满。

新京报:这个税的1000元“起征点”是怎么算出来的?

孙刚:按照目前的平均消费支出,预计到2013年,人均消费指数应该在3000元以下。如果这次调整到3000元,大概会持续两年,两年内不会过时。

新京报:很多声音都希望被抬高。现在提高到3000元,也就是说不到12%的纳税人。作为重要税种,纳税人是否太少?

孙刚:我个人的看法是,可能连12%都达不到。这12%是指有收入的城镇就业人员,不包括农民工。如果把它们包括在内,这个比例可能更低。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调节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总有一定的征收范围,使这些税收能够转移到穷人身上。如果纳税人太少,其作用就会被削弱。在国外,个人所得税比我们高得多。而且对于“门槛”从来没有一个很客观的标准,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的。我只有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会交税。如果我不能满足,我就不应该纳税。

新京报:你怎么看“起点”?

孙刚:“起点”的含义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我们目前统计的数据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最低生活需求,已经包含了一些享受和福利的含义。在国外,扣除额略高于贫困线和补贴线,我们离得很远。从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来看,有些人会对这个统一的扣除标准如何设定感到不满。

新京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孙刚:改革方向要分类扣,比如民生扣。养的人越多,养的人越少。采用生计扣除比这种统一扣除更合理。我们关注的是尽可能引导大众了解未来的方向,演绎会进一步细化。统一扣款后,可分为生计扣款、成本扣款、优惠扣款(如残疾人扣款)。

新京报:现在不行吗?

孙刚:我们现在有一些,但是还没有做生计的推演。例如,成本扣除包括承包和租赁、合伙和私营企业的成本扣除。在优惠扣款中,也允许扣除三险一金,捐赠项目也允许扣除。但是对残疾人的特殊扣除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企业所得税。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个税改革方向应按照归类扣除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