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7字,读完约4分钟

十年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学前教育品牌,施燕来对自己的评价是“特别平凡快乐”。女企业家不化妆,发型简单,衣着朴素。只有他们戴的珍珠项链和耳环透露出温暖的气质。就像《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一样,石彦来的“与众不同”可能隐藏在很多看似平凡的表象之下。

石彦来来自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这个家庭从来没有特别富裕”。在学校,她也是一个“谦逊、安静”的女孩。让老师觉得有点不一样的是,她“安静”,“喜欢冥想”。石彦来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关键节点的判断——“是做还是不做的决定,是抓住机会还是放弃机会的决定”。

1996年,施燕来和她的创业伙伴在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开设了北京第一个儿童城——饭桶乐。在那个儿童室内娱乐设施还很匮乏的时代,饭豆乐很快就引起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在某种程度上,小费音乐的运营也填补了当时空·怀特的市场,但施燕来很快就觉得“这种纯粹的娱乐很容易被复制”,她开始思考“做一个有自己特色、有深度、有难度的教育项目来复制”。也是在操作小费音乐的过程中,施燕来觉得国内缺少0-3岁宝宝的早教选择。中国是一个独生子女社会,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需求很大。1998年1月阎石生下自己的孩子后,这种感觉变得更加个人化。对于即将推出的0-3岁儿童早教课程,由于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施燕来和几个核心伙伴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亲子园”,现在这三个字已经成为和“幼儿园”一样的通用词。

1998年下半年,施燕来致力于红、黄、蓝三色亲子公园的研究与规划。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和老教授协会的专家来学习课程和培训教师。1999年2月,第一个红、黄、蓝三色亲子园在凡都乐儿童城开业。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母子互动,开发潜力”,清晰直白的语言,加上当时还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宣传和社区活动,很快就迎来了父母带孩子的体验。然后建造了几个直接经营的公园。在模式相对成熟后,施燕来和他的团队于2001年投资180万元正式成立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骨干员工持股制,依靠团队力量发展壮大。

后来红黄蓝0-3岁育儿教育延伸到0-6岁综合育儿教育,再到与育儿教育互动的红黄蓝幼儿园,从园本教育延伸到教学工具、绘本等家庭教育产品。家长课程...

12年的创业绝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但石彦来对这期间所经历的困难却无动于衷。施燕来在2003年创办红、黄、蓝幼儿园的时候就冒了很大的风险。当时一个亲子园的投资只有50-80万,而一个幼儿园的投资在500万左右。除了投入前几年亲子园的全部收入外,还需要一些额外的资金。而且第一家幼儿园开业刚两个月就遭遇非典,员工放假回家,工资、房租等营运资金还是要投入的。石燕来果断采用了“工资倒挂”制度,最高级别的女性拿到了全公司最低的月薪300元,直到园区运营恢复正常。

关于成功的定义,石彦来认为,除了事业成功,还必须有“孩子的成功”和“家庭的成功”。“如果只有一个职业,其他的都会受到影响,不算成功”。因为忙于工作,阎石很少和儿子在一起,但是儿子和她很亲近。儿子很小的时候,她会主动去厨房沏妈妈下班后喜欢喝的绿茶,让我这个整天陪着儿子的爷爷嫉妒。石燕来认为,这是由于她和儿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多年来,她坚持一回家就放下工作陪儿子。儿子小的时候,她每天给他讲故事,每周至少和他深入聊天两次。虽然他经常不在儿子身边,但要努力让儿子感受到对他的关爱。“孩子遇到困难时和你分享,有一个安全的渠道让他倾诉,这很重要。”石彦来强调。

石彦来先生在国企单位工作,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他为家庭付出了很多。石彦来不喜欢“女强人”这种说法,认为“工作上要像个男人,家里要像个女人”。她特别注意不要把工作中的领导角色带到家里,偶尔因为工作压力生气的时候,老公会表现出更多的包容。虽然他们结婚多年,但他们之间对生活还是有些兴趣的。刚刚过完三八妇女节,石燕来也收到了老公热情的短信。说起这些小细节,她的脸上满是幸福。

石燕来感觉自己还是有“做事冲动”的,保持着创业期的状态和激情。她告诉工作人员,红黄蓝的第一个十年是开拓领地的创业期,第二个十年是不断提升的时期,所以创业还是要有激情的。“因为只有保持创业的激情,才能让红黄蓝成为百年老店。”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史燕来:吹尽黄沙始到金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