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在接手尹海鑫之前,更多的人说李兆会是个帮不了他的“阿斗”。七年时间,他成功把海鑫的规模从50亿元扩大到130亿元。

22岁时,因为父亲李海仓意外去世,仍在求学的李兆会从澳洲赶回来继承父亲的事业。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兆会用了7年时间,把海鑫的规模从50亿元扩大到130亿元。

有人说,李兆会能够管理好企业,是因为他的父亲李海仓留下了丰富的家庭背景。事实上,只有李兆会自己知道苦乐参半。

离石江山

闻喜县曾是中国著名的贫困县。80年代,这个县的三大产业是镁矿、玻璃和造纸。而以钢铁为主业的海鑫集团,已经成为未来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和最大的民营企业。

父亲李海仓出生在闻喜县东镇川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起初,李海仓从当地信用社借了5万元开小卖部,因管理不善而亏损;后来在侯马、临汾卖车皮,通过炼焦大王李安民认识了临汾铁路分局局长王卫东,为以后解决运输问题打下了基础。

几年后,拿出市场运作活动积累的20多万元资金,加上20万元贷款,与辛存海、侯共同创办了第一家焦化企业。1988年,李海仓和三门峡机务段共同投资60万元建厂。尝到了合资企业的甜头后,1991年,罗铁焦化厂与运城、洛阳铁路分局合资成立,成为山西省第一家机械化炼焦企业。

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李海仓成立。1995年,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与洛阳铁路分局、临汾铁路分局、北京铁路分局分别进入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1亿元。1996年,生铁转炼钢、轧钢。

截至2002年底,海鑫钢铁公司在持续招商扩产后,总资产为40.36亿元。从40万元到40亿元,是一家非常经营的企业。不得不说,李海仓是一个善于使用金钱的“金钱玩家”。

资本运营是用钱赚钱的方式,贯穿于李海仓的整个商业理念。在李海仓看来,资本运营有三种最佳方式,第一种是上市;二是资本扩张,如并购、租赁、承包等;第三种是无限期使用有限的存量资本,或者说是实现增值目标最大化。

根据对海信集团整个资本运作的调查,李海仓深受中国传统管理的影响。他一直讲的是胡雪岩的经营,就是八壶七盖,每个茶壶的温度一点都不会降。从海鑫的资产形成过程来看,当有2000万元资产时,李海仓想去8400万的固定资产项目;资产2亿的时候,他敢去4亿的项目。

不幸的是,2003年1月,这样一位勇敢的企业家意外去世。

窦的真实故事

在李兆会接手尹海鑫之前,更多的人说他是一个帮不了他的“阿斗”。

被宠坏了的李兆会从小就不愁吃穿。他小学学习很好,初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引来父亲的不断批评。面对父亲的批评,在推卸责任的同时,他心里还是想不通:“你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你在学校也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你为什么要关心我?”

李兆会曾经想辍学去为他的父亲工作,但是李海仓责备了他。李兆会不理解,甚至恨他的父亲。后来,为了让他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李海仓把他送到太原的一所私立学校,只给他足够的钱支付日常生活费用。那时,李兆会开始意识到自己没有钱可赚。初中毕业后,中考失利的李兆会想换个环境,于是李海仓联系了一所美国大学。

拿到签证后,李兆会的六叔李文杰不同意。李文杰担心李兆会的自控能力不好,提议让李兆会和他一起去澳大利亚留学。于是伯侄关系一家去了澳大利亚,在此期间他们与李兆会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这使他开始了解他的父亲。

还有一次,当李兆会回家去他父亲的办公室玩时,秘书拿出一张纸条给他看,上面写着:“我太累了。”那是李海仓的笔迹。读完之后,李兆会哭了,感觉到了之前对父亲的误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儿子给父亲写了第一封信,写了一些他从来没有在电话里说过的话。劝爸爸少抽烟少喝酒。以他这几年在澳洲的经历,对家族企业和父亲母亲的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没想到这第一封信会成为我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还告诉父亲春节不回来了,要利用假期补课,开始在网吧兼职。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兆会:我是“富一代”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