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4字,读完约2分钟

2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2011年陆家嘴(600663)论坛上表示,加强监管协调,发挥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未来世界监管改革的大势所趋。

她说,首先,充分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是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总结。此次金融危机表明,央行是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向金融体系和社会注入流动性的机构,是能够恢复市场信心的权威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锚。这次金融危机表明,如果央行对金融监管缺乏信心,就会拖延最佳时机。

她认为,单一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不能改善金融体系的监管。要重视系统性风险,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这只能由央行来承担,不是因为央行管理者本身的素质,而是因为央行本身的职能。因为只有央行垄断了现金的发行权,才能在金融危机中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采取措施挽回市场的信心。

吴晓灵说,要发挥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把握好监管的信心。央行是否直接负责监管?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设置,但让央行掌握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在有疑问时保留央行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检查权,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条件。

她指出,2003年,中国形成了“一方三会”的监管格局,提高了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技术水平,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常规的监管协调机制。监管协调不仅仅是“三会”之间的协调,还应该由“三会”组成,财政部也应该是重要的观察员。在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中,应妥善处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之间的关系,三者应形成有效的协调和制约,以提高效率,防止权力过度集中造成的腐败。

她进一步表示,“我不主张央行把所有责任都集中在央行身上,因为央行应该负责宏观审慎监管,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它应该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之间的一种限制性关系。”。

她认为,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定位。央行管宏观,监管管微观。金融机构的所有总量政策和杠杆都是宏观政策,应该由央行制定。

第二,处理好职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的关系,通过职能监管维护统一的市场秩序,通过机构监管确保单个机构稳健合规运行。如果不坚持职能监管的原则,就会制约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监管结构下,机构监管框架下,实际上制约了市场的统一管理。她说:“我觉得这是我们以后要注意克服的。”。

相关主题:

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

标题:吴晓灵: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