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2字,读完约2分钟

本月21日,央行发布《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办法,成为推动跨境人民币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此,经济学家张默南发表博文称,“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今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进入“加速期”,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产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过程中,一些负面溢出效应开始凸显,由此带来的宏观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同时,文章列举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种宏观溢出风险。

风险一:人民币贸易结算巨额逆差导致外汇储备被动增长

张默南说:“目前,中国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特点是进口大出口小,其中约80%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用于进口支付,而出口企业继续收取大量外方支付的外汇,尤其是由于利差。汇率低、海外融资成本低等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增长井喷。”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增长将导致外汇持有量的激增,进一步恶化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风险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海外资产存在“循环障碍”

在我国现阶段,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利率管制状态,不利于各种金融资产的准确定价,也阻碍了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机制。张默南预测,“随着人民币资产的进一步增长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空的套利机会将减少,这样低的投资收益可能难以吸引人民币海外使用和储备。”

风险3:人民币资产扩张挑战宏观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自主权

文章指出,“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或利率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影响我国的流动性管理,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德意志银行预测,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将从目前的4000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1万亿元,到2012年底达到2万亿元。海外人民币资产的爆炸性增长使得国内基础货币投资的内生性越来越明显,并将深刻改变中国货币供给结构,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标题:张茉楠:警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宏观溢出风险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