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马克·扎克伯格在2010年圣诞节前后对中国的访问引发了关于这位26岁的年轻人的新一轮讨论。在到达中国前不久,他刚刚成为《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因为5亿人成功连接,并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社交网络;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流系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这个新闻已经在大多数中国媒体上发表;在此之前,以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facebook经历为蓝本的电影《社交网络》,成为中国部分大城市讨论的焦点;当然,我们已经出版了至少三本介绍马克·扎克伯格和脸书的书,他和他的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人士讨论的焦点。中国大陆也有许多公司模仿脸谱网。他并不像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让我们感到陌生。

他在中国之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他对一系列中国公司的访问,包括北京的百度和新浪以及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创始人的身份与这些访问的所有新闻都是由这些公司的员工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的,而不是由报纸或电视台作为新闻报道的事实是秘密一致的。

世界上最热门的互联网新贵去世界上最热门的国家度假,但这个国家对他创建的社交网站facebook关闭了。由于政府的规定,中国大陆人不能登录脸谱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5亿用户的社交网站。他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访问应该引起了人们对脸谱网进入中国的猜测。这在逻辑上不是没有道理的。马克扎克伯格自己的一些行为不断暗示人们会想到这一点。例如,他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汉语。比如他在公开场合说:“如果你错过了13亿人的市场,你怎么能连接整个世界?”这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

但是,一提到进入中国,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前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我们已经有了输家的名单:雅虎、易趣、谷歌和myspace。当然,失败也有商业原因。这些跨国互联网公司在面对中国竞争对手时对中国非常陌生,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模仿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侵蚀。但有时他们面临道德批判。雅虎曾因向中国政府提供其一名电子邮件用户的信息而引起轩然大波。《纽约时报》评论说,人们根本无法相信,这些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在深夜想起来就能安然入睡。2010年谷歌的离开,将当时关于跨国公司与中国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互联网的特点和中国的特点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互联网本质上是开放、透明、平等和民主的,而中国的特点至少更模糊,如果不是相反的话——当然,在这些方面,所有政府都比互联网更模糊。马克·扎克伯格的脸谱网甚至将互联网的这些特征推得更远。扎克伯格对信息公开性、透明性和隐私性的理解,即使是那些之前相信互联网的人也无法接受。当然,如果脸谱网收集的个人信息因为妥协而泄露给政府并用于政治目的,将会引起更多的争议。另一方面,facebook作为一个社交网络,自然扮演着公共平台和广场的角色,这也是所谓的facebook效应之一。它可以将个体联系起来,让他们为了一个目标在短时间或长时间内聚集在一起,首先是在社交网络上,然后可能是在现实中。中国能接受吗?

毫无疑问,如果facebook能进入中国,肯定会给中国带来一些改变。至少可以打破国内几家大型本土社交网站垄断的商业格局。尽管它可能不会或不会变得像美国那样强大,但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会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中国的商业和政治环境,以及一个不断变化的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们所代表的开放、透明和社区精神做出让步,这些都是双方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当然欢迎马克扎克伯格和脸书。但是我们怀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足够的耐心。否则结果只能如中国网民所说,facebook只能像之前进入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一样,在中国“消亡”。

标题:扎克伯格的中国猜想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