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7字,读完约2分钟

2011年,“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经济发展过热”开始频繁出现。那么,如何评价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这些问题,问题背后有哪些挑战,解决方案在哪里?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家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范刚也是宝马仲景智库的成员。

中国商报: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一次又一次加息的政策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全球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全球大量投机资金即“热钱”涌入中国,给流动性过剩的国内环境带来压力。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现在的政策对吗?

樊纲:其实这种经济失衡导致的热钱流动一直存在,只是在当前背景下比较复杂。但只要落实了相应的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应该不大。热钱的流入会增加外汇储备,给流动性过剩带来压力。但可以看到,央行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出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与此同时,对于增加外汇储备的潜在问题,央行再次出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虽然看起来是同一个政策,但是行政的支点不一样。前者旨在信贷紧缩,后者旨在对冲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而不是收紧。

因此,有人质疑央行总是如何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但实际上他们不理解政策背后的目标差异。

中国商报: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过热。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抑制这种通货膨胀需要多长时间?

范刚:我觉得现在的通货膨胀水平不算太高,经济过热的程度远不如05年和06年。事实上,当前的流动性过剩是由供给冲击造成的,而不是总体过剩。通过政策调整,控制在半年以内。

2006年至2008年,由于生猪短缺,2008年通胀率达到6至8个百分点。现在通货膨胀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000061)。但在农产品供应方面,以连续七年丰收为基础,储备粮充足,解决了供应问题,过剩过热的问题自然就过去了。

中国商报:全球经济一体化后,通货膨胀开始具有全球性色彩,抑制通货膨胀也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目前,包括石油、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商品正在全面上涨。如何评价这种情况对国内抑制通胀措施的影响?

樊纲:确实,我们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影响并不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农产品价格。前面说过,既然我们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农产品价格最终还是会降下来,遏制目前的通货膨胀也不会太难。

标题:樊钢:经济发展不如想象中过热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