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8字,读完约4分钟

将2011年中央经济政策工作会议报告总结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八字方针运用到a股市场,我们的解读是:“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转向新兴产业需求;多次加息后抑制cpi和ppi相互作用的经济影响的“稳健”处理;“审慎”看待美国加息后国内经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调整波动、欧债危机以及qe2(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经济复苏的影响;我们将进一步“灵活”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配套政策和资金。如果gdp显著加速,预计货币政策将会放松

元宵节刚过,为应对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18日晚宣布,将从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八次。上调后,大中型接受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a股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年初以来,上证指数一路下跌至2300点左右,之后又波动至3200点左右,呈现V型反转。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央行调整主要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实体经济所需贷款资金数额的主要关口。纵观历史,图1显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1988年9月的13%降至1999年11月的6%左右,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变动。自1999年以来,整个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不仅走出了指数从2001年到2005年四年减半的“慢熊”,也走出了指数从2005年8月到2007年10月上涨600%以上的超级牛市。同样,该指数在2008年也下跌了约75%

cpi与ppi的增速比 是判断货币政策的风向标 研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图表(图1)后发现,2006年开始新一轮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第六次上调是在2007年4月16日,也就是2007年“5.30”大调整前两周。图中F点是2007年10月,当时对应的a股是6124点的头。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四倍以上时,股市开始出现明显的“晕车”症状;经过六次调整,市场进入确认下行通道。这一判断也可以在2010年1月开始的新一轮货币流动性紧缩中得到证实。G点是2010年11月16日存款准备金率第四次上调,新一轮下降的起点是4天前的11月12日。也就是说,历史趋势表明,一旦存款准备金率在每一轮调控中上调四倍以上,也是a股确认要熊市的标志。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cpi和ppi对我国a股长期波动的特征(图2)。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那么cpi和ppi的增长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以及与a股二级市场的关联度有什么关系,是否有指导意义?如果结合上证指数的走势研究1985-2010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图和2008年以来cpi和ppi图,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h/】图2中的A点发生在2008年11月,是cpi和ppi跌幅呈现明显交叉特征的月份,同月也是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暴跌至1664的转折点。当时ppi的下降加速度开始远远超过cpi的下降速度,而此前的2008年5月,当ppi的增速超过cpi的下降速度时,正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上一轮第二高点的位置。有趣的是,2008年4月,cpi达到8%时,拐点开始下降,而ppi增长率达到新高。ppi增长率在cpi下降5个月后,2008年8月才显示出自己10%的增长率,并开始下降。因此,我们认为,一旦ppi下跌速度快于cpi,就意味着货币供应的水龙头会“开门放水”;相反,“关闸蓄水”——图2中C点(2009年12月出现)就是这种情况。当ppi增速超过cpi增速并形成新的交集时,管理层开始引入收缩流动性的指导政策。两周后,央行开始新一轮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cpi和ppi之间的增长率比率对判断流动性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2011年的A股解读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