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诞生以来,“亏损”、“延迟”、“夸大收入”、“欺诈销售”等眼花缭乱的术语从未离开人们的视线,对理财产品的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在蚕食投资者对银行脆弱的信任。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直被视为鸡肋。

然而,今年,这一切都在以巨大的势头发生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在通货膨胀引发的焦虑环境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它们在上市后不到2小时内售罄并不少见。但是火爆的销售市场并没有给理财产品的负面形象带来太大的改变,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频频招来骂声。

日前,知名杂志出版者洪晃在微博上尖锐抱怨德意志银行,再次将银行理财产品推到风口浪尖,引起广泛关注。

理财产品不叫好,银行信誉有牵连

洪晃说“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世界上最差的服务,我要被他们当成无产阶级对待。”作为拥有260万微博粉丝的公众人物,洪晃的直接批评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据了解,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理财产品主要通过上海和北京的私人银行销售,其投资产品均为非担保产品。这次洪晃资产越来越少的原因可能是银行推出的无担保qdii产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洪晃作为高资产价值的人,也可能购买银行量身定制的高风险系数的结构性产品。

此后,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对外资银行金融产品的批评和争议开始满天飞,中资银行也未能自保。银行理财产品的收入和销售再次受到强烈质疑。

除了卷入这场风波的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都因为理财产品的形象受损,一向作风保守的中资银行也因为违规销售和霸王条款频频被质疑。

“理财产品屡遭巨额亏损,会砸银行招牌,因为大部分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都不是很强,完全是针对银行品牌的信任。一旦发生意外,不可避免的会有强烈的对银行的不信任感,此时可能会有部分客户流失。”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张表示,近期理财产品销售良好,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口碑建设已经稳定。其中很多是投资者在当前投资渠道日益狭窄、通胀高企的环境下无奈的行为。如果不维护,会引起更多的纠纷,对银行的品牌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也认为,理财产品的绝大多数买家都是银行的储户,他们的主要追求是收入的稳定。如果理财产品经常出现问题,必然会给银行的声誉带来一定的损失。银行对理财客户收入的保护是对自身品牌的维护。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洪晃:德意志银行差点把我变成无产阶级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