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当通货膨胀来袭时,受损的不仅仅是所有货币持有者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因为额外的钱通过借贷进入机构和个人的口袋,又因为借贷权利的分配、需求和供给壁垒一次性集中在某些领域,所以通货膨胀下的市场价格会“膨胀”,也就是说,有些价格会大幅上涨和下跌。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引发了一波趋利避害的超积极行为,在引人注目的增长率下,除了资源配置不当和收入分配恶化外,不会有其他结果。这才是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真正危害。

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可容忍的,必须予以遏制。问题是,反通胀不能依赖于短期的紧缩和宽松的政策变化,但所有可以灵活使用的政策工具都应该置于长期政策目标的指导下。这一长期政策目标是货币稳定。

什么是「货币稳定」?简单明了的答案就是保持货币稳定。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总则》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很明显,货币政策可以宽松也可以紧缩,但无论宽松还是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是单一的,即“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当然,货币政策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要“保增长”。但是,它不能偏离其根本使命,它只能通过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而不允许其他任何事情——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一个几乎一切都在变化的世界里,我们为什么要保持货币稳定?读者对长篇大论不感兴趣,只能直接谈一件事:方便交易。这也是货币进入世界的原因——物物交换极其麻烦,直到“普遍等价物”被发现作为交易媒介,麻烦才得以解决。这个“普遍等价物”是衡量进入交易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几何价值的公共标尺或公平尺度。否则,读者要花很多时间去工作,才能拿到报纸阅读。

有钱,一切都好办。周薪500,一份报纸2块钱一份,所以工作10分钟左右的收入,可以在报纸上看。读者很容易判断是否值得。但是不容易带来新的东西,就是货币本身的价值要稳定,因为它所代表的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在周薪或者报价前后应该是一样的,这样更容易计算。比如我们拿一把尺子去测量各种事物,尺子本身的长度要稳定,否则人们会因为测量的无序而带来决策的无序。货币价值不稳定。如果用仅仅10分钟的工作收入买一份报纸,不清楚值不值。那么,市场上每天惊人的交易将会造成更多的麻烦。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周其仁:反通胀不能靠时紧时松的短期政策变换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