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大幅提高基本免税额度的想法在经济学上不好,那就在媒体上“翻”出来,表达民意,获得压倒性的支持。人大网上征求意见后,吸引了前所未有的23万反馈,其中不少人认为3000元太低,应该提高到5000元和8000元。

根据个税修正案草案,月薪2600元以下的人根本不会受益,但月薪7500到12000元的人受益最大。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每年4200元,折合350元。这次调整后,国家将减税12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不做调整,这个“多收”的税就给3亿打工仔“糖”400元。目前,月薪2600元以下的2亿多人没有领到一分钱,主要受益者约6000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干部3000万人,各类企业白领3000万人。由于这些人掌握了话语权,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片面的声音。

当然,帮助中等收入阶层是好事,但拒绝考虑更好的方案是错误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立法主要是政府提案。以扣税为例,本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建议,不同的建议和内容会有很大不同的民意。如果方案是这样的话,扣3000块钱怎么样?似乎与自己无关的人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从中受益的人自然会说越高越好。如果提案的实际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形式变了,比如提案改成:政府决定减税1200亿,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基本扣除不变,3亿打工仔每人退税平均分配400元;另一种是将抵扣调整到3000元,将减税集中在月入1万元左右的中等收入人群。估计民意收集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再比如,扣除额可以是3000元,也可以是5000元,也可以是8000元,但选择更高的扣除额相当于更大的减税额度,可能会相应减少教育和社保等民生福利支出。显然,这个提议的舆论反应会复杂得多。

话虽如此,这23万项意见是否毫无价值?当然不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绝对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中等收入阶层产生了如此大的怨念,这确实反映了我们转型期社会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压力太大、官员腐败、富人推高投资价格等,这不禁使中等收入阶层感到焦虑。所以应该说,从减税的讨论中释放出一些压抑,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摘自著名经济学家沃森的博客,6月9日,原标题为《减税调整的经济学与政治学》,大大删节)(本文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标题:个税调整:不同提案有不同民意反应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