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2字,读完约3分钟

站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上的还有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科学与材料科学家石长旭,另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学血液学专家王。两人各领奖金500万。

石长旭:第一代空核心涡轮叶片的开发

“只要能回国,就愿意吃。”

1920年,石长旭出生于河北徐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1946年获得留学资格,1948年赴美深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下令所有学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不得回国。在导师和同事眼里,他已经在美国取得了惊人的科研成果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他的想法是“读完就回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经过许多波折,石长旭终于回到了祖国。

“美国能做什么,我们就能做什么。”

回国后,石长旭被分配到沈阳中科院冶金研究所。1964年,中国设计了新的战斗机,但发动机需要耐高温高压的涡轮叶片。此前,只有美国能够开发这种空核心刀片,但中国人从未见过。石先生回忆说:“我当时就想,美国人做了,怎么能不做呢?”后来石长旭亲自负责,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1965年,他在中国开发了第一代铸造多孔空芯叶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开发这种叶片的国家。

王:白血病治疗研究的破冰者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被称为“血癌”,患者患病后死亡率极高。

80年代,奇迹发生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教授采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治疗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单来说,王教授独特的治疗方法就是用药物诱导分化,使癌细胞得到“改造”,使恶性白血病细胞转化为良性细胞。

1994年,王教授荣获国际肿瘤学最高奖——凯特林奖。陪审团称其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第一个成功应用诱导分化疗法的人”。

学术奇迹:“一校三院士”

1987年,王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创办血液研究所。正是在这里,他培养了中国血液研究领域的两位院士——现任中国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诸宸夫妇和现任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

“一门学科三位院士”是学术界的奇迹。至于他作为导师的成就,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只是他们某一阶段的老师。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中了自己的才华,给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石长旭简历: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8年至1955年在美国留学。1955年至1985年,他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和高合金钢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代空芯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的开发。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简历: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研究所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血液学家,中国血栓形成与止血的先驱之一。1948年毕业于上海极光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背景

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不超过2项,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8位科学家荣获此奖,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坤、、刘冬生、王永志、吴、叶笃正、、闵恩泽、吴正毅、王中成、徐光宪、孙家栋、顾朝浩,以及今年获奖的石长旭、王。

标题:师昌绪、王振义摘“科学桂冠”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