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8字,读完约4分钟

河南大学著名学者、知名教授王立群于本月25日在《百家讲坛》首播最新一期讲座《大风歌》,他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谈高祖刘邦》也同时开播。昨天记者打电话给王立群,和他聊了聊他最喜欢的《史记》和他的新书。电话那头,王立群一直称呼记者为“你”,语气优雅,回答精彩细致。

刘邦更像是集团老总

辽沈晚报:你的新书封面上写着“王立群强制提拔官商助推权力论?”你写了一本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书?

王立群:没有,绝对没有。都是宣传写的。这是我最近一次在《百家讲坛》演讲的同期书,是解读刘邦的。他讲了刘邦“反秦”、“灭工程”、“巩固政权”的历史事件,对刘邦作了各种评价。

辽沈晚报:你的新书写作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史实依然严谨,但语言就轻松多了?

王立群:其实这本书有两个版本。节目中的语言是口语化的。我写作的时候,注意让书中的语言更轻松,更时尚。这样大家看这本书都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只有更多的人阅读解释历史的书籍,传播历史知识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辽沈晚报:刘邦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立群:第一,刘邦是个市井意识很强的老百姓。第二,他是一个政治专家,虽然他不是一个受过训练的人。第三,他立即赢得了世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另外,他是一个以有见识的人的名字和用人的智慧为名的统帅。

辽沈晚报:你以前看过项羽。如何看待这对“冤家”?

王立群:刘邦是政治家,项羽是军事家。刘邦擅长管理,更像集团老总,事业有成。项羽在这方面不如他。但是说到做人,刘邦可就差远了。刘邦没有说他老婆一辈子不修。他让所有的大臣跳过去,但他没有清楚地认出吕后。

传播学学者需要更多一线“明星”

辽沈晚报:你经历过看《百家讲坛》的高峰期,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好像这个节目的关注度不如以前了?

王立群: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任何电视节目都有高峰期和衰退期。现在观众的品味越来越高,对演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后期演讲者没有达到一定的影响力,自然会影响收视率。同一个唱段,梅兰芳唱的和别人不一样。

辽沈晚报:然而一批学术明星的出现掀起了热潮,却也引来了对学术娱乐的抨击?

王立群:首先我想说,传播学术和传统文化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前阵子在美国旧金山做了一个关于“中国著名文化”的讲座,发现也许这个节目或者说中国研究的热潮在国内已经没落了,但是海外还有几千万华人在关注。文化符号是需要传承的,可以让皮肤黄黄、会外语的年轻一代心中有一种民族认同感。我觉得这个贡献很大。

辽沈晚报:但是普及学术知识和普及大众矛盾吗?

王立群:语言表达只是外壳,背后隐藏着学术味道。电视讲座是通俗语言和学术追求的有机结合。不是讲故事,讲故事只是消费历史,娱乐大众。

不要指望在电视剧里获得历史知识

辽沈晚报:现在消费历史好像更严重了?喜欢开玩笑,喜欢穿越?

王立群:历史有四面。想通了就不会纠结了。第一是真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二是有记载的历史,是历史学家记载的。你说司马迁写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他写的时候有选择,有自己的好恶。第三,是传播史,其中文艺作品占大多数,电视剧和小说加了不少想象力。它甚至可能根本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此外,一些对历史的解释、分析和推论也属于这一类。最后一张脸叫做接受史。观众看电视剧,看书,听评书...最后,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个形象可能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同。

辽沈晚报:但是现在的影视剧是否还原历史,是否尊重原著,似乎每个人都极其关心。

王立群:很多人不懂历史。他们认为有些书上说的是历史,有些电视剧上说的是历史。其实不是历史。影视剧和小说本来就有娱乐性。这些都在消费史上。不要指望从中获得历史知识。如果你想学习和理解历史,你宁愿看电视讲座。当然,最好是自己看书,看史料。

记者陈燕妮

标题:王立群:刘邦更像集团老总 传播学术需“明星”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