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5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观察报:教育部最终批准成立中国南方科技大学。你觉得这说明了教育部门什么态度?

杨东平: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备工作花了很长时间才获得批准,最终获得批准。教育部门仍然支持改革。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本身就是试点,虽然不是教育部规划的试点。公众对其寄予厚望,下一步就是批准。

经济观察:中国在80年代也进行了教育改革。为什么最后失败了?高校的现状与当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东平:80年代的改革与现在的背景完全不同。当时很清楚,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且1988年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因此,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是在以体制改革为中心、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背景下进行的。

今天的环境完全不同。今天,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就是教育过程的改革。虽然也提到了体制改革,但是没有具体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也没有开始。因此,在我看来,教育制度的改革并没有被放在核心位置。

经济观察:目前国内大学面临来自香港大学甚至全球大学的竞争。你对这种竞争形势的判断是什么?对提升国内大学的改革意识有什么影响?

杨东平:大陆当局可能不认为竞争激烈,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危机感。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在过去的几年里,只有三所属于中外合作大学的大学,即南京师范大学、苏州Xi交通大学和珠海北师大浸会联合国际学院。最近对外开放的大门又要打开了。上海正在组织几所学校,“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几所学校。优秀的大学来中国办学,才能形成实质性的竞争。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用开放来促进改革。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感觉很好。名牌大学认为:学生不还是挤着头进来吗?高考录取的学生都是万里挑一,万里挑一。高校的态度是改革不改革无所谓,没有紧迫感。如果形成多元化格局,各种制度的竞争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经济观察:《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不能指望真的触及体制改革?

杨东平:这次改革是在地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426个不同类别的试点项目。这项改革有望在地方实验成功后推广。与80年代的改革不同,80年代是自上而下的整体要求,现在是自下而上,希望通过地方教育体制创新形成探索和改革经验。这次改革改变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培养模式,自下而上还是有价值的。

经济观察报:中国传统大学自主招生已经进行了八年。如何评价其有效性?方向能给教育改革带来一些思路吗?

杨东平:中国少数高校自主招生有5%的招生名额。这个制度实行了很久了。以前影响不大。从去年到今年,高校结成联盟,集团化招生,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个人觉得这还是在5%的框架内,创新的意义没那么大。但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统一的格局,公众对他们有很多的期待和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试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学科知识考试,与高考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创新选择。比如高考可以做能力水平测试而不是知识水平测试,在考试方面更有价值。不然就变成小高考了,以后的学生还得高考。这不是没必要吗?

经济观察报:前几年通过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部分同学反映,自主招生本身并没有体现特色人才的选拔,后续培养也跟不上。

杨东平:注册和培训是两回事。我们大部分高校都是同样的培养模式,没有什么特色。很多学校都有很多高分生,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变化,所以特征值有限。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小实验区,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NTU的匡亚明学院,但是学生人数很少,几十人,一百人。对于这些名牌大学,包括国内最好的学生,都只是在实验班进行相对较新的教育,有点对不起学生。

经济观察报:如果要进一步推进高校自治,还能做什么?

杨东平: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多元化的体制和开放来推动国内大学的变革,比如国外优秀大学合作办学。这是一个方面。传统的老大学很难改革,但整体宏观结构没有改变,改革难度很大。国外也是如此。第二,可以建立新的大学,比如当时的深圳大学,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都是有这个动机的。通过建立新的大学引入新的模式,通过不同于传统的东西来激活系统。

标题:杨东平:用开放来促进国内大学改变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