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6字,读完约6分钟

“立人”:扎根农村的图书馆

三年来,他们在贫困村建立了九个面向公众的免费图书馆,但一直保持低调。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图书馆正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记者/王家民

晚上九点,还有三个孩子不愿意离开。

立人乡村图书馆正在播放动画《风之谷》,他们想“再看几分钟”。

“只是现在。”图书管理员催他们回宿舍睡觉。

图书管理员锁上了图书馆的门。门上有个牌子:“思考改变世界,阅读改变人生。”

这是一个由社会捐赠建立的民间图书馆,由李英强创办。他出生于70年代末的湖北农村,“他小时候没读过多少像样的书”。他一路向北睁着眼睛学习,直到北京大学毕业。

从小到大,他一直感受着中国乡镇“文化差”的现实。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集中在县级以上,也有一些县级以下的乡镇图书馆或农家书屋。2008年图书馆人均藏书0.4册,县级以下只有0.1册。

2007年夏天,他形成了一个想法:“回乡镇办图书馆,年轻人可以在那里学习,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当地人可以在那里看书,看艺术展,看电影,听讲座。图书馆也将成为一个社会交流平台,成为城镇和乡村公共生活的新开端。”李英强将设想中的图书馆命名为“立人”,这源于《论语》“仁者立人,欲达其人”。

经过近一年的规划,李英强终于迈出了第一步。2008年1月,立人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截至2010年底,立人农村图书馆已发展到9个分馆,全部位于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县乡地区。精选图书约6万册,使用图书卡3000多张,举办读书俱乐部、夏令营、公开讲座数百场。

镇区

第一分公司位于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蕲春是一个人口约100万的县。到处都是白色瓷砖的两层建筑,保持着90年代大发展的印记。

从县城到青石镇坐汽车大约需要50分钟。镇上只有一条街,可以走一刻钟。新华书店在街道的中间。上午10点,有人看着门,周围的居民告诉他:“这里的门很少。”

新华书店以东约300米是青石镇中学,包括立人一中。原来学校的图书馆直接改成了立人阅览室。进门时,有两个大窗户,从附近村民家出来的鸡在窗外的山坡上跳了起来。

在一个20多平米的房间里,书架上盖着三面墙,中间是三排长长的桌子。一扇小门连接着阅览室和图书馆,五排书架隔开了阳光。寻书者的轮廓通常聚集在书架之间。

这个图书馆有7071本书,可以满足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小学教师等六类人群的阅读兴趣。《阅览室规则》第一条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在图书馆看书。”

在附近一家食品研究所工作的李贤明是常客。他经常看凤凰周刊,有点“神秘”。但是居民不多。李英强认识当地人。他指着大约两层楼高的铁门说:“你看学校门口,他们就不想来了。”

也许障碍不仅仅在于校门,还在于当地人的内心。学校附近一家小饭馆的老板蒋寿华说:“我是老人,没必要看书。”其实她才46岁。

其他分店的情况也差不多,只有河南省淮滨县古城街第二分店位于校外。分馆有效借书证244张,读者以中小学生为主,常住读者30余人,但借阅图书数量相对较少。镇上有两个成年读者定期借《读者》和《小说月报》。

阅读

李英强最期待的读者是老师和学生,因为他们是“乡镇里最活跃、最热情、最勇敢、最好奇的人”。“立人”的书大部分都是为这个群体定制的。

第一家分店开张时,只有2000本书,但这本是李英强精心挑选的,大部分都是“入门、经典、常识类的书”。当时他选编经典童话,翻译经典,剑桥中国史等。在北京著名的威德书店和豆瓣书店,威德书店的老板听说是公益事业,就善意的给了他们四折优惠。

自购图书要经过专门的“选书委员会”审批,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王一、韩笑、郭楚阳、蔡朝阳。从2011年开始,选书委员会每个月还会出几篇短篇书评。

立人也接受大众捐赠的书籍,但很挑剔。“立人”网站贴出了一条好心的赠书信息:“我们不需要没有太大阅读价值(尤其是旧教材和教具),或者只适合成年人,可能误导年轻人的书籍或杂志。”

立人的图书分类是自编的,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阅读兴趣。比如00就是一类人物,包括名人传记,散文集,书信集。剩下的就是经典,文学,历史,地理等。但考虑到孩子以后也会去大学或公共图书馆查书,《立人》也提供了《中图法》和《立人分类法》的交叉参考查询。

读者的意见也直接影响图书馆的购书计划。比如老师想增加教育类书籍的数量。图书馆先后购买了霞山学校、论语、中国新教育风暴。

但即使是同样的人,也会有很大的喜好差异。比如一科的青年教师喜欢读《胡适日记》、《林银辉传》,老教师喜欢读传统文化;来四分馆借书的老师像易中天,大概可以应用在课堂上;二科的张老师只喜欢看人物传记。图书馆试图向他推荐《马丁·路德·金传》,但他下课后归还了这本书,因为它“远离他自己的生活”。

但是学生喜欢“离自己生活有点远”的书。他们经常挤在靠窗的桌子前,读童话、科幻,或者韩寒、费正清、唐德刚、史景迁

当然,“育人”并不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全部知识谱系,但这里任何一本书都有慧泽,甚至是开悟之门。青石中学的蔡威是《立人》的第一个读者。老师提醒17岁的孩子:“世界观在你这个年纪就开始成型了”。然而,蔡威的世界观似乎摇摆不定。“每次看书,我的世界观都会改变。”。他爱读琳达,有一个梦想:多读书,看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读了一年书后,蔡威于2008年考入蕲春一中,并于假期回到青石镇。但很快,他和几个高中生就成了立人第一分校的“背包图书馆”。他们每次借到几十本书,就带回县城,在蕲春一中、三中、实验中学、蔡邑中学、中专的同学中传阅。

这正是李英强所设想的:不仅以村庄和城镇为基础,而且还有一个连接城市和村庄并覆盖整个县的公共图书馆网络。2010年底,5家“立人”分馆相继建立移动书站,图书开始“流向”县或村。第二分馆设立的流动图书馆站设在三个村小学。一个小学校长高兴极了,催了好几次,甚至自己找了辆车去图书馆拉书。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男子靠社会捐赠建9所民间图书馆 全免费对外开放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