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1字,读完约4分钟

这辆车号为“ht3897”的“达本”车已经运营了五年,但内部却像新车一样整洁:没有多余的饰品和摆件,甚至没有座椅套。

不知道内情的人会觉得奔驰s350车主王勇可能有些轻微洁癖。但这位36岁的中年男子温和地解释道:“每个搭便车的人都有不同的偏好,而且什么都不装饰,更好。”

在过去的13年里,这位住在北京北五环外一个大型社区的企业主用他的私家车带走了近1万名陌生乘客。而且,不像那些在这个行业工作的黑车司机,他一分钱都不收。

1998年,这位从家乡邵阳在北京创业的湖南人买了他的第一辆私家车。从此,他养成了通过公交站或公路路口上班时在路边寻找“乘客”的习惯。他的问候是:“有办法吗?没钱我可以载你一程。”

一开始他只是想“分享”。在他的家乡邵阳村,出门在外和陌生人搭顺风车是最自然的事。“如果没人骑你的自行车上学,说明你人缘不好。”他笑了。

13年来,他的乘客中,有一位老太太在暴雨中被泼污水;无意回乡的“北漂”少女;到处都有大学生找工作;有母亲和孩子受重伤,无法停车;甚至两个乘客在他的车上相遇,后来结婚了。

但是大城市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显然没有小村庄那么温暖。虽然有人高兴上车,但更多人半信半疑,甚至有人骂他:“什么鬼?”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当时一个民工拿着一个大包站在路边,王勇邀请他上车。但是农民工一上车就立马套上鞋套,怕车脏。

下车的时候,民工也把鞋套脱了,留在车上。他告诉王勇:“如果别人开你的车,就把这个给他。”

“我始终相信,无论什么职业,什么阶级,善良的种子都埋在每个人的心里。”王勇感慨道:“在大城市流浪,很孤独。人与人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温暖和信任。”

坚持免费乘车逐渐成为企业主的理想。有时候,即使周末不上班,也会开车出去走走,能拉起一两个人。“这一天会很不一样。”。

王勇的妻子起初反对他搭便车。王勇保守秘密两年,直到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我不是因为别的事情,关键是怕没安全感。”她说。

但王勇说,开了10多年车,只遇到过一次危险。

那是一个晚上,他背着一个年轻人。一路上,王勇和这个年轻人聊天,聊到他在北京创业的艰难,聊到他开顺风车的想法。

年轻人突然问他:“你不怕遇到坏人吗?”

王勇笑着说:“我不怕。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就再也不会开车兜风了。”

年轻人没有再说话。下了车,他突然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以后小心点。”王勇转过身,看见那个年轻人腰间带着一把一英尺多长的刀。

“但我待人真诚,坏人应该对我印象深刻。”他有些害怕地说:“不过,我晚上真的不敢拉人。”

2010年底,王勇搬到了离工作地点比较近的北京,坐他车的人也少了。但这位被媒体称为“搭便车之王”的企业主,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推动乘坐的规范化、制度化:“我一个人,就算我有10万人,也不如宣传一下乘坐的概念。”

他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在路上,旁边的车主突然摇下车窗,喊他:“王勇!王勇!我以前开过你的车。现在有车了,开始带别人了!”

所以,作为全国青联成员,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两会期间,王勇提交了一份关于搭便车的提案。他建议政府建立可行的免费乘车制度,允许非政府组织参与。最好在政策中规定,私家车满员时,可以免收或减收高铁票价。

“它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还可以省钱、节能和保护环境。这种东西有什么不能推广的理由吗?”他乐观地说。

而这位奔驰车主,方便了近万个陌生人,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尴尬。有几次,王勇想搭别人的车回家,在路边拉了一把长手,但没有车停下来。

标题:王永:捎你一段路 不用钱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