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0字,读完约5分钟

当我们谈到“勇敢”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器官,而是勇气:大胆、胆怯、恐惧、勇气、大胆、缺乏勇气和恐惧...这是由于中医有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胆主决策”,即人靠胆作出决策,充满勇气就果断行动。所以中医把胆囊看得极其重要,视其为六腑之一,称为“中正之官”,决定了脏腑气血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古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三国的姜维,以胆大著称。阿逗投降魏国后,姜维在叛乱中被杀。《三国志》记载魏上士剖腹探查,发现其“胆如斗”。当然,今天没有勇气的人敢说“决策”是大脑的功能。勇气只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与胆囊无关。其实胆囊是一个很不重要,可有可无的器官。它的作用只是储存胆汁,胆汁甚至不是它制造的,而是肝脏分泌出来帮助消化脂肪的。所以即使没有胆囊,对人体功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胆结石患者很多都做过胆囊切除术,而且没有胆结石,不一定胆子会比别人小。

古人不知道胆囊只是肝脏分泌的仓库,但肝胆在解剖学上是连在一起的。不难想象胆囊是“连肝之府”,肝胆常放在一起。比如五行上的都属于木。眼睛也属于木,所以中医认为眼睛是肝之窍,胆之精。胆汁减少,眼睛就会暗淡。按照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吃五倍子被认为是明目,治眼疾。胆囊味苦凉,故其中药味属“苦寒”。中医认为苦寒之物可以降火。作为肝外之家的胆囊,吃了当然可以减少“肝火”。所以所有动物的胆囊都被认为具有“明目”、“清热(或清肝)”的作用。不管吃什么样的胆囊,不管是熊胆、猪胆、羊胆、牛胆、蛇胆还是鱼胆,都应该差不多。但为什么熊胆最出名,被视为名贵药材,除了它的稀有性,恐怕还是熊的勇敢形象所造成的联想。

在现代医学看来,所有这些关于胆囊功效的推测都是没有根据的,牵强附会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经胆囊收集后排入十二指肠,食物中的脂肪在十二指肠被破碎成颗粒,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发挥这种作用的是胆汁酸。胆汁酸有几种,如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等。不同的动物胆汁酸组成不同。与其他动物的胆汁相比,熊胆的成分有点特殊。这可以追溯到1900 ~ 1901年,当时瑞典和丹麦组织了两次去格陵兰岛的探险,他们在那里得到了一些北极熊的胆汁,并把它交给瑞典生物化学家哈马斯·邓进行研究。Hamasden从熊胆中分离出一种未知的胆汁酸。25年后,这种胆酸被另一位生物化学家从黑熊胆汁粉中分离结晶出来,发现是脱氧胆酸的常见异构体,因此命名为熊去氧胆酸。

虽然熊去氧胆酸最早发现于熊胆,并以熊的名字命名,但它不仅见于熊,也见于其他脊椎动物的胆汁,但一般很少见。比如熊去氧胆酸只占人体胆汁酸的4%左右。黑熊胆汁酸中熊去氧胆酸的含量高达39%。但是如果你觉得熊胆有多特别,那你又错了。有一种啮齿动物,南美海狸鼠,其胆汁酸也含有高含量的熊去氧胆酸,达到37%。相反,几种熊科动物胆汁酸中熊去氧胆酸的含量很低,例如南亚的懒熊只含1%,南美的眼镜熊含6%,马来熊含8%。在熊科,除了黑熊,北极熊(17%)和棕熊(19%)的熊去氧胆酸含量更高。黑熊、北极熊和棕熊都是后来在熊科进化的,也是脊椎动物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的。熊去氧胆酸比其他胆汁酸具有更强的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能力。黑熊体内高含量的熊去氧胆酸显然是对其习性的一种适应,并不神秘。

胆汁除了胆汁酸外,还含有胆固醇、胆红素等成分,与胆汁酸结合形成乳滴并排出体外。但有时胆固醇和胆红素的相对含量相对较高,从胆汁中沉淀出来才能排出,从而形成胆结石。人们认为,如果能口服胆汁酸,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就能溶解胆结石吗?20世纪70年代,国际医学界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发现口服熊去氧胆酸对某些类型的胆结石有一定的疗效,溶出度约为30% ~ 60%。但是熊去氧胆酸价格昂贵,必须终身口服。一旦停止就会复发,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胆囊切除仍是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医学界开始研究熊去氧胆酸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唯一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

就算熊去氧胆酸可以入药,哪里找那么多熊胆?幸运的是,早在1954年,化学家就可以用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屠宰场丢弃的猪胆汁、牛胆汁、羊胆汁都可以作为原料。世界上使用的熊去氧胆酸药物大多是合成的。只是在中国、韩国、越南,建起了很多熊场,养了上万只黑熊供“活熊取胆”,据说很残忍。提取的胆汁制成熊胆粉,一部分作为明目清肝的中药,一部分用于提取熊去氧胆酸。前者没有科学依据,后者可以用合成熊去氧胆酸代替,所以是不必要的残忍,它的存在是对天然药物的迷信。

标题:方舟子:熊胆能有什么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