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7字,读完约5分钟

按照一般的看法,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军事政治领域不言而喻。在经济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以来,日本已经从一个强大的政府控制的市场经济体系转变为美国式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h/】但笔者认为,美日关系日益密切的另一面,是美国拉拢压制日本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是由日美之间不同产业类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90年代初泡沫经济之前,日本工业资本以压倒性优势战胜美国,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美国金融资本瓦解日本攻势后,不断剥削日本工业资本。 美国和日本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两国在金融和工业上各有优势。日本越是接近美国体制,其产业就越是被美国金融资本控制和剥削。 同时要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的进步,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矛盾已经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而是发展成了跨越国界的矛盾。面对已经成为“强秦”的金融资本,如果把单个国家的工业资本分成部队,就会被金融资本一个个吞噬。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资本的联恒政策就成了自身保存和发展的最优选择。【/h/】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美日的产融矛盾也将成为中国产业资本的必然课题。因此,追溯和分析美日两国产业与金融矛盾的积累过程和发展趋势,寻找和把握与日本产业兼并重组的机遇,对我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泡沫经济:金融资本对 工业资本的不对称打击 在20世纪70、80年代,面对日本工业的侵略攻势,在公平竞争条件下无法取胜的美国,利用美日在不平等的政治军事关系中的优势地位,通过金融手段成功实施了对日本工业的不对称打击。【/h/】二战后,曾经是美国经济援助对象的德国和日本,迅速成长为美国的全球竞争对手。特别是在日本,其以钢铁、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产业大举进攻美国,对美国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自1965年以来,美国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一方面,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另一方面,美国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美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贸易摩擦。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频频让步,先后就钢铁(1972)、彩电(1977)、牛肉(1978)、柑橘(1978)、汽车(1981)、半导体(1986)等达成一系列协议。,但这并没有拯救美国工业。 贸易失衡失败后,美国放弃了单一特定行业的关税和贸易壁垒的传统手段,开始运用汇率和金融手段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1980年,里根以“政府解决不了问题,政府就是问题”的口号当选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私有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减税、削减社会福利预算、扩大军费开支、放松金融管制、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强势美元地位等。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消除对金融资本的限制,恢复美国金融资本的竞争力,消除对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一切限制,为此将不惜一切代价使用军事手段。【/h/】在里根政府看来,美国制造业已经是一场不堪忍受的斗争,所以里根政府支持并扩大了美国金融资本的实力,用金融资本对抗包括日本在内的工业资本。里根的政策不仅针对日本,也针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它确实为日美贸易不平衡找到了一个具有美国特色的解决方案。【/h/】1983年11月,里根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金融开放的要求,并提议成立专门委员会来监督市场开放的进程。原因是日本故意压低日元汇率,以增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这种不公平竞争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工业利益。为了实现公平竞争,日本的金融市场必须对外开放。在美国的强大力量下,1984年2月,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1984年5月,日元-美元委员会的报告反映了美国对市场开放的要求,包括开放国债市场,放松对日元市场的监管,取消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市场的限制。1985年9月,为了解决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美、日、西德、英法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大厦签署了《广场协议》,同意通过国际合作稳步有序地推动日元对美元升值。1987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在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同意日本和西德实施刺激内需的计划。卢浮宫协议后,日本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下降,货币泛滥,日本经济一步步滑入泡沫经济的深渊。 货币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美国利用日本缺乏货币主权的优势,通过日本不擅长的金融手段,在80年代后期短时间内彻底动摇了日本制造业赖以稳定运行的基础。美国与日本制造业的金融对抗,可以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取长补短”,是非常巧妙的不对称打击。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中日产业资本合作突现契机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