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3字,读完约3分钟

刚刚结束的两会,阐述了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基本经验和目标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对此,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中杰接受本报专访。

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压力。为什么能更好的处理复杂的局面,取得一系列的成绩?

李中杰:原因很多,其中社会稳定是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党和国家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在继续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有效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使国家和社会整体保持稳定局面。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聚精会神搞发展,对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十一五”各项民生指标已经完成,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中杰:事实证明,改革、发展、稳定是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保证。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稳定。

只要我们回顾过去五年的计划或计划的完成情况,就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实施了11个五年计划。政治不折腾,社会不吵闹,五年规划或计划就能顺利完成;任何政治动乱和社会动乱都会影响五年计划或计划的实施。比如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完成得好,而且提前完成。然而,在1958年至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许多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远远低于计划目标。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0.65%,最低年份为负31%。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在1967年和1968年下降。调整后的“四五”计划从1971年到1975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近一半没有完成。改革开放后,国家有条不紊地发展,所有的五年计划或规划总体上完成得很好。

记者:十二五规划有改善民生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些“路线图”和“时间表”如何才能顺利实施?

李中杰: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稳定可以把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建设上,防止和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干扰;稳定可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防止人民利益的丧失;稳定能促进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进步,维护全社会的精神;稳定能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干扰和破坏,防止各种社会动荡;稳定可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忠杰:稳定是民生“时间表”的重要保障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