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2字,读完约4分钟

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医改方案核心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自启动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文件,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再次引起业界关注。

《中国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这8500亿基本都花光了,但至今未见。医改的前景……”

中国时报:公立医院改革受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有没有相关的改善措施?

于明德:在一些地方,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已经有了成功的、发人深省的例子。比如广州高州的医改经验,高州的财政没有给高州人民医院增加多少投入,但是他们做的很好。

此外,陕西神木也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这些成功的案例需要认真总结和研究。

此外,主管当局行动缓慢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比如两个月前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院的文件,但是配套政策还没有出台,比如参与公立医院的资产评估方法,私立医院技术人员的职称,公立医院到私立医院的相关福利待遇和管理措施都不明确,导致好的政策没有推广和落实。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医改重点在公立医院,不要谈医改。因为公立医院承担着目前医疗服务的主体地位,占到97%以上,公立医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多数人。但到目前为止,公立医院的体制和机制一直被拖延,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中国时报》: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计划的关键一年,涉及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个工作重点。对此你怎么看?

于明德:总的来说,挺好的。对医改提出了非常具体详细的要求。

但现实中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是离群众对医改的期望还很远。

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了新的医疗改革,以解决人们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保民保民”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的体制改革中,效果非常不理想。

有声音说钱不够,矛盾多,医改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是改革本身是有难度的,没有人能有无限的钱,只能想办法增加。如果总说钱不够,医改就没必要了吗?8500亿快花完了,但至今没有医改前景。

中国时报:从政策导向来看,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意在加速和促进医药产业的集中。有分析师认为,这对资本充足的大型医药企业有利,但对中小企业不利。与此同时,国药、华润、上药等大型集团纷纷推出并购风潮。对此你怎么看?

于明德: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的企业年增长率超过10%,现在有7300多家大小企业。

政策没有优劣,关键看企业怎么做。政策层面虽然有意加快推进医药产业集中度,但并不意味着排斥中小企业。相反,中小企业只要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就可以走特色发展之路。

而且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并,优势互补,做大做强。现在很多医药企业联盟都是雏形。虽然只是业务合作,但是如果下去就会变成资本联盟,变成实体。

至于国药、华润、上药等大型医药集团的比赛套路,我不敢妄加评论。希望并购后管理能力能跟上。并购只是开始,但我们希望结束后会更成功。有很多担心涨价,价格过高,远超其真实价值的并购,抢购。

中国时报:十二五规划中,医药产业发展有两个关键词:产业升级和占领生物医药制高点。国企和私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于明德:在产业升级方面,要注意传统产业的局部提升。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在原有精细化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料药产业和在原料药产业基础上发展了几十年的制剂产业。此外,药品质量和产品标准需要有明显的提高。新版药典和gmp的实施也是向产业升级迈出的一步。

占领生物医学制高点,将研发重点转移到生物医学上,因为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医学模式和新的治疗途径,生物医学也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增长点。

中国是毒品生产大国,化学原料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全球化学原料贸易量占世界四分之一。但是,我们大而不强,因为我们的企业缺乏原创性,没有主宰市场的能力。

标题:于明德:公立医院改革令人很不满意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