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9字,读完约3分钟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成为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如果把过去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型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中国未来10年甚至30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否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实现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第二次转型。全国人大代表、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顾胜耐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首次成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意味着这种发展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规划经济转型,改变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600405)春天,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顾胜战认为,用工荒拐点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涨,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多、质量弱、价格低的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也客观上形成了过于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劳动力供求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农村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结构性短缺。从数量上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减少。从结构上看,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劳动力比例很低,年轻农民工短缺。从区域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更为明显,招人难将成为常态。调查显示,珠三角9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劳动力短缺。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迫使企业提高员工的待遇,从而带来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大多数城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逐渐消失,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持。

顾圣周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是探索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此,首先,我们必须让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以科技进步为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为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实现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第三,扩大居民消费,鼓励私人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第四,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以成为引爆中国巨大潜在内需的引擎,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

标题:辜胜阻:用工荒拐点是倒逼经济转型的最大市场推力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