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7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提示:从电瓶王到汽车黑马,从节能汽车龙头到新能源产业先锋,他是如何打造比亚迪的绿色王国的?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制造航母,再到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他从无到有打造出了怎样的比亚迪精神?“十二五”第一年,在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过程中,在引领比亚迪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中国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时,他会给比亚迪的精神注入什么新的时代内涵?在本期中,上市公司王传福是比亚迪精神的创造者。新华社记者专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它是世界电池之王。世界上平均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是它生产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世界手机巨头都是他的客户。也是堪比富士康的手机代工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03年,进入经验不足的汽车市场,成为增长最快的民营汽车制造商。现在,凭借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它再次打动了世界。从20多人的手工作坊到跨越It、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制造航母,比亚迪只用了16年。在从无到有,从小企业到大企业再到国际舞台的飞跃中,比亚迪也向世界展示了比亚迪奋进、不断超越、实现梦想的精神。

2008年9月26日,距离雷曼兄弟倒闭只有11天。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一天,沃伦巴菲特向一家股权投资18亿港元的中国民营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巴菲特说:这是一个神奇的企业,我应该早点发现。是比亚迪。几乎一夜之间,深圳这个年轻的民营企业就被全世界的目光高度聚焦。人们开始探索它的发展传奇。

比亚迪精神之一:敢于开拓,做第一

1995年,随着手机的井喷,国内电池行业方兴未艾,这让电池研究专家王传福目光敏锐,独具一格。但当时手机电池市场被日本企业高度垄断,国内厂商不敢贸然介入。29岁的王传福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南下深圳开比亚迪,他想自己做手机电池。他坚信技术不是问题,只要能放大,就能做大事。

资金短缺、设备简陋、只有20多名员工的比亚迪如何与全自动流水线的日本企业竞争?“手+夹具等于机械手”。这是王传福在深入研究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后发现的杀手,可以挑战日本企业。他和他的技术人员一步步分解了日本的全自动手机电池生产线,发明了各种夹具,然后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夹具取代了昂贵的机器。除此之外,王传福这位专业人士还在电池和配料上下功夫,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凭借成本便宜30%的优势,短短7年,比亚迪一举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成为全球三大电池供应商之一。这时,王传福不得不再次在对岸造车。

2003年,王传福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进入手机OEM领域。另一种是进入完全陌生的汽车行业。"我已经决定用我的余生和这辆车绑在一起。"面对高管们的一致反对,固执的王传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2002年7月,比亚迪登陆香港主板市场,创下当时54只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一举融资16亿港元。然而,制造汽车的决定导致比亚迪的市值在短短两天内蒸发了27亿港元。但是王传福并没有动摇。2003年1月,比亚迪斥资2.54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正式进入轿车生产。2005年9月,比亚迪的新车f3在山东济南分站上市,引起轰动。凭借类似丰田卡罗拉(Toyota Corolla)的流畅车型和仅一半左右的超值价格,f3在短短20个月内突破10万辆,成为突破这一纪录最快的自主品牌汽车。此后,比亚迪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2万辆增长到2009年的44.8万辆,增幅超过100%,成功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年度销量前十。王传福不满意。他想独树一帜,挑战新能源汽车。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上市,开启了世界汽车领域电动汽车的时代。正是因为电动车这一利器,王传福在2007年喊出了“2015年比亚迪将成为中国第一汽车企业,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企业”的振奋人心的口号。正是因为电动车,比亚迪才最终受到沃伦巴菲特的青睐。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其实在2003年包括2002年,我们就已经在规划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研发和技术创新,应该说是领先国内同行了,至少提前了三五年。我们想以发展电动汽车为目标。很多行业都很苦恼。他们觉得这电动车烧钱,觉得我们疯了。今天,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在2003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王传福的汽车梦:比亚迪只是抓住了机会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