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2字,读完约2分钟

2011年,基金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全行业“滞胀”。虽然各基金公司都在大力开发新产品,但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一直在下降;银行的渠道越来越拥挤,银行的要价越来越高。基金公司亏本卖新产品,可能没有还钱的希望。

这对一个刚成立的基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更为艰难的考验。

“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克笑着说。

李克南2002年进入基金行业,在基金行业打拼9年。他是基金行业的老手,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格局有着清醒的认识。

2008年初,李可加入平安,负责筹建平安大华基金公司。“当初我选择平安大华,是因为平安集团有很大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提升专业性。”

没想到,平安大华的批文三年后才被拿下。“三年的准备期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李克南说。但是,三年时间,李恪并没有虚度。他带领公司相关人员做了各种准备。除了办公场地、资金运营体系、团队建设等日常准备之外,精通业务的李可做了两项实质性准备:一是全队磨合,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沟通运行机制;二是优化投资研究流程,进行实战模拟。

李克南深知,优秀的投资能力是基金公司的基础。为了训练投资团队的实战能力,检验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平安大华基金模拟了两个投资账户,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行公司运营。虽然资金数额不大,但李克南还是谨慎对待。从内部投资流程到相关制度,从估值清算到风险控制甚至监督审计,都遵循着公募基金的规范流程。“按照成熟基金公司的要求,我们定期召开投资委员会和风险控制会议,无论是市场判断还是对尴尬股的审核,都是按照程序进行的,步骤不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公司的投资管理体系和流程已经清晰,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逐渐成型。”

更让李克欣慰的是,两个账号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两个账户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一个是纯股票投资,一个是绝对回报,两者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纯股票账户相当于单向长期基金。当没有选举时,它在100%的满仓运作。2010年获得9%以上正收益,超过沪深300指数21个百分点,可进入公募基金排名前1/5。另一个账户是绝对回报。自2010年6月底以来,实现了10%的年化收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账户一直保持小幅波动,从未低于1元面值。”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李克难:我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