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梁漱溟墓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山腰。在废弃的石阶上,70岁的王泽普一手拿着竹夹,一手拿着垃圾袋,正在捡路边的垃圾。

老人的家在墓地附近的红砖房里。在房子前面,有一个用树枝建造的栅栏门和一个摆动的鸟笼。他本可以住在山脚下的一间旧公寓里,但他已经住在山里,守着坟墓11年了。

埋在墓中的人,曾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儒家”。他提出“民族复兴在于农村复兴”的观点,并在邹平农村建设工作了7年。

墓外老人对这一切并不了解。11年来,他只记得“把先生的墓打扫干净”。

王泽普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裤,衬衫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他做了一辈子农民,只上过初中。上学的时候,他不听老师们回忆“梁漱溟在邹平的事迹”。2000年,他上山当了护林员。他住在梁漱溟墓旁的红砖房里。

令他惊讶的是,他面前的墓地和荒地没有什么不同。杂草长“半人多高”,果皮满地,游客大小便痕迹可辨。“真是忍无可忍。”。

正是这句“不要忍”,让他花了几天时间为墓地拔草、清理泥土。也让葬在家乡的梁漱溟从此多了一个陪葬的人。

接下来的11年,每隔一两天,王泽普就会来到墓地,把梁漱溟的墓碑擦干净,把被风吹走的花束放回去摆好,然后把田野上的落叶和断枝扫掉。在房子里,你可以找到两三把秃顶的竹扫帚。

“做这份工作是良心的工作。等人家来收拾,不体面。”王泽普坐在一个漏雨漏光的红砖房里,唯一一张单人沙发被磨破露出海绵。

山上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其他几个游侠下班回家,王泽普却“吃住在山里”,晚上点蜡烛,在门口提着扁担挑水。熟悉的登山者称他为“老光棍”,但他不知道他的四个儿子已经住在楼上,并一再要求“带他父亲回去”。

老人说他不信任梁先生的墓地。每年除夕,他都会回家“吃饭睡觉”,第一天早上回来。他坚持说,“不要下山,直到你死。”。

除了住在山里的老人,人们似乎一点一点地忘记了梁漱溟。摆在墓碑前的花束早已干涸,朝拜者越来越少。上山的同学连这几十级台阶都懒得踩,宁愿在不远处的一个归侨墓地的亭子里“打牌”。

但是王泽普不想放弃。去年年底,他给邹平县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局写了一封建议信,提议在黄山广场为梁漱溟墓立一个牌子,“让邹平人民记住梁先生”。

包括王泽普一家在内,没有人能说清老人为何如此执着。事实上,他无法说出梁漱溟的学术成就,甚至连“梁先生生前的照片”都没看过。他曾经认为“梁先生应该是个很魁梧的人”。

说起留墓的原因,这位山东口音很重的老人总是来回重复一句话,“他对邹平很好,当然,他不应该忘记他。”

老人一开始看不懂梁漱溟碑上的铭文,就跑到山下的高中,拖着语文老师给他讲解。他遇到上山拜梁漱溟的大学老师,让他们给自己翻译碑文,然后用蓝色圆珠笔一个一个写在笔记本上。

当地研究邹平历史的专家至今还记得,不仅是梁漱溟墓碑上的字,老人还想知道赵朴初、冯友兰、任、在墓园为梁漱溟题写的字是什么意思。他甚至向王种修明确表示,即使是这些学者的个人经历,“也最好被告知和听到”。

现在,梁漱溟墓碑上的672个字的碑文和十几个其他学者王泽普题写的悼词,已经能够向游客背诵每一个字。有时候,一些来这里的黄头发男孩偶尔会成为后任老师。"他们中的一些人横着看书,笑得死去活来。"。

标题:梁漱溟的守墓人:墓地果皮满地让人不落忍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