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1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受到内需疲软、效率不足、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商品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要素市场化还远未完成。市场建设秩序和竞争公平亟待改善和提高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从中等收入向中上收入过渡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哪些挑战?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例如,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快速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无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有三个基本原因。第一,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

第二个原因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加。这时,如果效率跟不上成本,就会陷入低效率增长。同时,通货膨胀成为成本驱动的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伴随着经济衰退。

第三个原因是创新薄弱,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薄弱的技术创新使内需不足,难以找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发展创新产业和新产品,从而使有效投资机会不足。制度创新的缺失使得市场竞争严重缓慢,形成的稀缺资源越多,市场控制力越弱。稀缺资源不按效益指标分配,肯定会导致效率低下。大量低效率、低增长的泡沫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和经济泡沫。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创新不足等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更加突出。能否通过中等收入陷阱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创新。在经济体制方面,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加快市场竞争,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因为发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是培育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商品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要素市场化还远未完成。空的市场功能比较广泛,但市场建设的秩序和竞争的公平性亟待改善和提高。

市场化面临一系列新的历史特征。当务之急是发展民营经济,创造微观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创造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公平的竞争空间。

标题:刘伟:穿越中等收入陷阱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