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0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从粤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一跃成为广东省十大工业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十大城市,创造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被称为“清远现象”。

2010年11月30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全省“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直接指出:“清远市是粤北五大山区发展最快、增长最快的城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清远市连续五年被列为十大稳定增长城市之一,排名第二,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五,是粤港澳唯一入选城市。

要知道,1991年珠三角人均gdp超过5200美元的时候,以清远为代表的粤北山区还不到1000美元,清远当时被称为金三角附近的“冷极”。

清远市委书记陈嘉吉在最近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说,自2004年以来,清远连续六年实现了全省最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28%。2010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达到108.3亿元,预计全年GDP将达到1040亿元,增长21%。而且这个速度很有可能再次领先广东。

然而,在清远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固定资产投资占70%以上。清远经济能否通过转型实现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地方官员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此外,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和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进展不尽如人意,不仅是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因素,也给清远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清远能否继续引领十二五规划?近日,《中国商报》记者在广东清远采访了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萍华。

中国商报:经济发展速度和两型社会发展存在矛盾。清远如何协调这个矛盾?十二五期间还能领先吗?

徐萍华:我们对此有信心。从发展来看,清远毕竟是落后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空仍有发展潜力,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即后发优势。

经过前30年的改革发展,珠江三角洲发展迅速。作为后发展地区,我们也将抓住这个机遇,这是中央政府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的机遇。也就是说,我们不再走注重速度,不注重质量,不注重污染,才进行治理的老路。本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后来者没有优势,只有马太效应。如果我们吸取教训,不再走老路,这就是后发优势。清远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十二五”期间,只要优化区域布局,特别是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水平,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我认为只要计划做得好,政策体系安排得好,就很有可能实现。

日报:中西部可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如果清远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对中西部有什么优势?

徐萍华:从整个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总的来说,我们的成本和整个珠三角相比还是比较低的。至于是否与内陆城市有竞争力,可以换个角度比较。我们发展了很久,在政府服务、劳动培训、社会环境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综合环境的不断优化会使企业的综合成本降低。未来,我们将围绕“集约、节约、环保”六个字发展经济。

日报:清远现在选企业选项目变严格了吗?有没有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拒的项目?

徐萍华:首先,密集型产业进入园区。其次,要省钱。虽然我们有广阔的土地空空间,但我们应该按照低碳和可循环的方式发展。如果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会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至于被否决的项目,我们近几年因为这两点否决了200多个项目。

标题:广东清远市市长徐萍华:不走老路就是一种后发优势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