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9字,读完约3分钟

3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CPPCC十一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CPPCC委员、CPPCC主席缪合林发表了《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讲话,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阶段。一方面,与“五个现代化”交织在一起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突出期并存。一方面,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部历史。另一方面,社会结构转型加剧,社会主体更加活跃,社会动力更强,社会利益诉求更强烈,民主意识更强,必然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缪合林说:第一,工业化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失业和突出的劳资矛盾,比如去年富士康“十二跳”,农民工开胸验肺。第二,城市化社会带来新的挑战,城市贫民窟、“三无”农民、房屋拆迁等问题困扰着我们。第三,风险型社会带来新的挑战,4.2亿网民的力量催生了公民集体行动的增多。第四,多元化社会带来新的挑战,导致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考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

面对这些挑战,缪合林认为社会管理存在三大失调:第一,观念相对滞后。有一个“钱、管、贴”的概念。“钱”意味着如果gdp上升,花钱可以买到和平。“管理”就是思维方式上有控制,管理方式上有定制,管理方式上有强制。人们认为,只有加强管理,世界才能和平。“糊”的意思是认为没有错是一种技能,处理起来是一个层次,不符合社会管理的规律。二是体制机制过时。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相空,单一的手段和滥用权力,行政傲慢和行政无能并存。在社会管理中,基层政府往往没有“腿”,没有“嘴”,没有“手”去调控,没有“权”去执法,导致管理不力。第三,社会参与不足。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从每万人拥有率来看,日本为97,美国为52,中国仅为2.7,导致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参与度较低。

为此,缪合林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一是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职能。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重gdp、轻社会建设的观念;要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优化和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乃至国际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指导各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建立综合协调组织,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

二是推进社会管理模式扁平化。建立社会管理的缓冲区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在缓冲区内充分解决群众的不满,避免群众与政府的直接对立。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和公益社会组织。要有序打开“大门”,规范准入“门槛”,实行“大面积开放,小部分限制”,即放开服务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法律框架内配合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制约可能对社会组织的发展造成不利的政治影响,保障社会稳定。

第四,加强舆论收集和处置能力。第五,充分发挥CPPCC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要根据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部门设置,使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CPPCC成员的选拔制度和结构,使他们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代表和反映本部门的利益;要把CPPCC的工作延伸到基层,充分反映基层的意愿和声音,发挥“预警装置”和“安全阀”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

全国人大2011年财务报告

标题:工业化、城市化带来新挑战 缪合林谏言社会管理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