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5字,读完约4分钟

CPPCC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

1995年,由于“327”事件,国债期货交易暂停。作为事件调查处理的见证者,我感觉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事件涉及各方和社会各界都能够冷静反思总结,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教训,从而为重开国债期货创造条件。

当时国债期货交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与交易所和券商缺乏风险意识和相关经验、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国债现货市场规模小、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手段有关。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债市场规模大、品种全、参与机构多,市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相当完善。特别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成功实践已经进行了近一年。我认为重开国债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债期货作为一种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因其能够规避利率风险和价格发现而被国际金融市场广泛认可。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9年全球国债期货交易额为1016万亿美元,占交易所期货的85%-90%。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债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没有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事实表明,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国债期货试点项目于当年中止,但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国债期货的发展。在合理的制度约束下,国债期货的基本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在我国发展国债期货交易越来越有必要。首先,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完善,利率风险暴露进入活跃期,风险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国债期货交易可以有效帮助我国金融机构和经济当事人规避利率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其次,国债期货交易还可以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制度的完善,提高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整合和深入发展。

从市场和监管的角度来看,我国重开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一个期货品种的出现必须依赖于成熟的大规模现货市场。中国国债现货市场日趋成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流动性不断增强,品种不断优化,期限结构合理,市场交易主体逐步多元化,发行方式不断市场化。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类债券存量超过20万亿元(包括国债存量超过6万亿元),2010年全年交易量达到162万亿元。

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为国债期货交易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条件。90年代初,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官方确定的利率长期固定,投资者不用担心利率风险,国债期货市场自然也没有对冲的实际需要,市场参与者一般都是投机者。当时中国面临通胀压力,国家补贴国债利率。此时投资国债期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政策风险。但目前我国除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外,放开了所有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正在深化。

再次,国内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市场的良好运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保证金制度、限价制度、大规模报告制度、强制平仓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为国债期货重开交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支持交易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相当强大。国债期货和商品、股指期货有很多共同点,在恢复国债期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商品、股指期货的经验。

最后,国债期货具有场内交易、集中托管、每日清算、信息披露充分的特点,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能力为国债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建议有关部门以积极的态度和前瞻性的眼光考虑重新开放国债期货市场,进一步提高债券资本市场的效率。(财新。com)

相关主题:

全国人大2011年财务报告

标题:李剑阁:关于重开国债期货产品的建议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