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6字,读完约3分钟

刘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组织与人力资源学院教授。在接受《国家商业日报》采访时,他将隐私保护提到了企业品牌形象的高度:

我经常翻译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材,很多都会具体提到在某个问题上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隐私。比如某企业招聘人员,对员工的体检和心理测试结果属于员工隐私,而不是饭后说话。

西方国家隐私保护历史悠久,法律法规繁多。10年前,很多大型组织开始设立“首席隐私官”,将相关职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

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会有大量的客户隐私,这也涉及到员工的隐私。很多员工认为,我的家庭生活在哪里,我的身体状况,我是否已婚,都属于个人隐私,与工作无关,不影响工作的相关信息,都属于员工的个人隐私,这些信息都需要得到保护。如果使用电子管理,会涉及数据库的安全,不相关的人不应该访问。西方企业对人力资源数据库的级别设置非常严格。比如不同层次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有严格的密码限制,说明企业对员工数据库信息的重视。

事实上,隐私保护与社会和法律密切相关。我国对这方面关注较少,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氛围,法律法规不健全。而且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而,这方面有许多潜在的危险。人们感受最深的是,买房买车或买保险后,过一段时间会有无数人给你打电话,这意味着你的信息很可能被恶意出售。

鉴于这种做法,国家需要法律来保护客户和员工的隐私。同时,作为一个企业,要考虑什么样的制度来保护被收员工和客户的隐私不被盗用。这个体系需要从公司制度、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来构建。

首席隐私官,从字面上讲,不仅保护员工和客户的隐私,还保护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企业和团体相关的经销商和供应商的隐私。尤其是对于大企业来说,如果不注意保护员工和客户的隐私,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和声誉。

那么在中国什么是隐私呢?不同人群的隐私内容有哪些?这个需要法人讨论界定。概念明确了才会有人才需求等相关产业链。

隐私权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密切相关。隐私需要保护。定义等工作应该现在就开始。如果是后来,漏洞会越来越多,然后危险会越来越多。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接触员工信息和客户信息的人员的教育。在企业内部,对这类人员的“保密”教育也是一种培训。

同时,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定义应当清晰明确。除了“首席隐私官”,企业还需要有一个“首席安全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两个岗位的职能可能会重叠,但当企业的社会职能相对成熟时,就会独立出来。

标题:人民大学教授刘昕:企业隐私保护关乎品牌形象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