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7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亚洲划时代的历史时刻。1949年10月3日,《英国时报》报道了新中国的成立。几乎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生平和照片相继出现在西方媒体上——这是新中国十月一日世界记忆的开始。

从发黄的旧报纸到明亮的数字屏幕,中国的故事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闪烁。象征性的国庆节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大国的形象,从贫穷到虚弱,再到“看不到别处”。

从冷处理到“中国时刻”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国庆节都被许多国家的媒体热情报道,但也有许多来自外界的冷嘲热讽。从几个历史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形象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外国媒体没有表现出热情,这种情况直到1959年才改变。一位英国记者描述的“非常无聊”和“吵闹”,是当时外国媒体报道的代表。

到了第35个国庆节,外国媒体的报道更加活跃了。那一年,邓小平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外国媒体的话中也有一点赞扬:“这个宏伟的决定因素象征着他们自1978年以来所追求的务实路线的胜利。”

那一年,被称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女王”的金玉玺被邀请担任美国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该电视台播放的是中国的国庆节。后来,她收到了许多祝贺的信息:“朋友们都说‘中国正在重新崛起’。”

第60个国庆节,《时代》杂志提前做了准备。那一年9月的杂志封面上,“中国的时刻”写在一颗闪亮的五星中间,并附有一句话:“尽管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有时甚至不幸的道路,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巍然屹立。”

中国在阅兵场上的实力

在世界的记忆中,10月1日,中国阅兵的画面是必不可少的。

国庆阅兵是展示国力的时刻。中国的“硬实力”影响着“软实力”的效果,其军事实力背后是一个大国的实力。

然而,在外国媒体的眼中,虽然第一次国庆阅兵的场面很大,但军事实力仍然很差。“中国共产党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自己的空军队……”甚至在10年后,阅兵给外国媒体留下的印象是“成千上万的仪仗队站在空广场对面,像玩具士兵一样排列”。

然而,在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外国专家在观礼台上突然站起来喊道:“飞鱼!中国飞鱼!”他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导弹方阵。在法新社、美联社、读卖新闻等媒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喷气式战斗机、轰炸机、坦克、装甲运输车和战略火箭等。和导弹一起飞过或飞过天安门广场。

到1999年第50届国庆阅兵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增长更加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拥有270万人口,其实力日益增强。”国外媒体敏锐地注意到东风-31导弹、飞豹战斗机等武器全部亮相。

在2009年的阅兵式上,共同社发现“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武器”。《欧洲时报》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最“硬”的实力。

这背后是什么?彭博非常明确地表示:“中国一天的产出相当于50年前的产出。”

世界将无法把目光移开

国庆节只是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纵观历史,每一个被诠释的国庆节都与中国经历的重要节点密切相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1984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开放城市,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1999年,中国迎来了世纪之交的澳门回归;2009年,中国刚刚举办了奥运会,30多年的改革开放真正改变了中国...

现在,它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国即将迎来第65个国庆节。

更重要的是,“中国模式”开始被外界广泛讨论,中国“两个百年”的目标被外国领导人反复提及。英国最大的广告和公共关系集团WWP调查发现,“中国梦”的吸引力日益增加。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四个亚洲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热烈接受,并取得越来越大的实质性进展。如何“赶上中国的发展”将跨越中国的65个国庆节,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

早在2009年的国庆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就认为中国会让“世界其他地方无法视而不见”。我相信这在未来会更加真实。(刘少华·潘·徐涛)

(编者:胡彦明)

标题:期待蔡华65周年。世界眼中的中国国庆节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