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0字,读完约4分钟

对钱颖一来说,从经济学家到经济管理学院的管理者是一个挑战。2005年10月,钱出任清华经管学院第一副院长,一年后出任院长。钱是当今中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之一。高中毕业后,他有几年插队的经验。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时,他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1981年出国留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后,他还获得了耶鲁大学运营规划和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对应用数学的兴趣开始转向经济学,之后在哈佛大学接受系统经济学教育,获得博士学位。

钱颖一的学术成就来源于他对转型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比较了解。2000年前后发表《市场与法治》、《政府与法治》等系列文章。他首先指出,市场经济有好有坏,如果失去法治的约束,他可能走向一个不好的市场经济。这种讨论从根本上拓展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将良好的市场经济与法治联系起来。

然而,自2007年8月以来,钱颖一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一篇专门的“论文”,即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改革和2010年7月启动的mba招生改革。这些开创性的实验很快成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钱希望改变我国自1991年引进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以来所积累的一些弊端: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和分析工具研究,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如品格、软技能、综合学习和实践学习。

这意味着重新定义课程体系,说服教授改变思维意识和教学方法。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钱颖一乐在其中。“当我回到中国当院长时,我只想有所作为。”他告诉《全球企业家》。钱见证了中国经济如何从桎梏中挣脱出来,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的辉煌历程,这使他这一代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改革情结。“研究中国的经济变化,会让你学会如何在诸多约束下寻找变化的机会,并以更稳妥的方式去执行,但也不乏改革。”他说,这种经济改革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用来促进教育改革。

钱深知推动变革的困难:“高校管理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管理工具没有企业多。”企业管理的信息是可以计量和及时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工资奖金、晋升和解聘等各种激励和惩罚机制进行管理,但这些工具在高校管理中是不可用的。教授和企业里的员工也不一样。他们不以收入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成就。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自由。钱说,尊重每个人是学院改革成功的前提。

金钱引发这种变化绝非偶然。2007年,他和前院长赵春注意到美国mba教育的一些新趋势:许多商学院和知名教授对mba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当时,耶鲁管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刚刚开始尝试新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2008年哈佛商学院建校100周年之际,钱学森借此机会对哈佛商学院倡导的mba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当时在场的中国人只有他一个,因为他是哈佛商学院顾问委员会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成员。参与这个过程赚钱不仅知道为什么,还知道为什么。

接下来钱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学院内部达成共识。在此期间,他亲自举办了多次师生员工参加的研讨会,广泛听取了校友、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意见。钱总结了他的方法论:尊重、参与、推理。让大家觉得自己不是改革的人,而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钱为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新推出的mba项目设定了明确的理念和目标。新的mba课程包含“存在”、“知道”、“做”三个重要环节,希望达到三个平衡:知识、能力、性格的平衡,学术严谨性与实践相关性的平衡,中国基础与全球视野的平衡。

难点不仅在于课程设计,还在于实施。比如“综合实践项目”是mba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其中一些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课程。为了获得经验,清华经管学院在2009年春季学期组织了一个实验班,主题是“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有30名学生选修。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妍告诉《环球企业家》:“我最大的感受是,普通课程的难度是无法想象的。”这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还涉及到从教学形式到学分评定的所有环节。经过学生的广泛认可,2010年春季学期,“综合实践项目”课程扩大到六个班三个课题,吸引了188名学生。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25人:钱颖一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