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访谈

在2010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美国最高标准的“国事访问”。在世界经济危机尚未解除的时候,“奥运会”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希望胡锦涛总统的访美能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和未来“定下基调”。然而,中美关系面临的长期挑战之一是如何向平等关系过渡。这次会议对中美关系会有多大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如何?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中国商报》记者的专访。

不要对这次访问期望太高

中国商报:目前很多媒体都说这次“奥运会”是中美30多年来最重要的高层会晤,也有人评论说这次“奥运会”是中美关系30年来最大的突破。如何评论?

袁鹏:这次访问确实非常及时和重要。可以说是中美关系中承上启下的一次会面。但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需要高层互动才能创造历史的阶段,不要对这次访问期望过高,比如“创造历史”。中美关系现在很重要,也很复杂,有很多不确定的事件。不要把它看得太高,要看它的历史意义,对这次访问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判断,这样比较实际。

此次访问的时效性在于:第一,过去30年的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一套新的方向、方针和框架来指导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前中国是出口导向,美国是消费导向,双方形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但是,在新的阶段,互补性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因为我们应该强调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扩大内需必须加快我们的自主创新。但美国要改变增长方式,就需要扩大消费,增加出口,这样双方互补的一面被削弱,竞争的一面增加。

其次,2009年中美关系由高到高,2010年曲折不断。这种关系上的大起大落,也迫切需要重新定位,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因此,这两点决定了胡锦涛总统的访问是及时的。

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金融纾困的背景下,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都离不开中美合作。

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下一步如何共存,不仅关系到两国的民族命运,也关系到亚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命运。

此外,这次访问也富有成果。除了美国给予的超高标准接待和行程安排外,中美双方签署了新的中美联合声明,更重要的是,奥巴马在2009年访华期间签署的联合声明继续完善、补充、细化和深化。最大的成就是,中美关系有了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定位,即“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和“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有效性也体现在双方重新确认对方的身份。比如“美国欢迎中国崛起为国际社会的强大成员”,中国也表示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对方最大的疑惑得到了重新确认。中国最担心的是美国是否不希望中国崛起,美国最担心的是中国是否会把他们赶出亚太。通过这一声明,双方重申了各自的地位,并对双方过去的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很多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协议都签了,但能否落实才是下一步。胡锦涛总统访问后,这一“声明”的原则和精神应通过各种具体措施,包括人文交流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权对话等,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波又一波地向前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地实施,使声明的精神得到有形的结果的支撑,具有生命力。否则,文件很好,但美方不认真执行,最终会导致一些新的战略猜疑和新的不信任。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袁鹏:中美关系渐趋平等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