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5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成本驱动型通货膨胀,采取紧缩的宏观政策是无效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一宁昨天在北京发表了上述言论。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一再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措施来对抗通胀。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将吸收存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今年第一次货币政策行动。

到目前为止,不考虑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15.5%,再创历史新高。粗略估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系统资金流动性约3500亿元。

李一宁昨天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指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成本驱动型通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通货膨胀,但是是隐性通货膨胀。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还没涨。之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驱动。

他说,成本驱动的通货膨胀主要由四个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为短缺,价格上涨;二是农产品短缺(000061)导致整体成本上升;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第四,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成本。这种通货膨胀是由成本和需求共同驱动的。

“对需求驱动的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政策是有效的;对于成本驱动的通货膨胀,紧缩的宏观政策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并不能解决原材料短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紧缩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和地价的上涨,但现在已经上涨,成本仍在推高总价。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李一宁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同三昨日在同一场合也认为,成本驱动的通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推动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并传导到中国。

标题:厉以宁:紧缩政策治不了成本型通胀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