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创业者从个体户变成了盘根错节的明星阶层,像海绵一样渗透到广泛的社会群体中。

所谓的“明星”必须是公众熟知的,至少直到人们普遍知道他甚至在乎他的一举一动;第二,要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圈子”,也要有把不同领域的人联结在一起的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家成为“明星”,他将成为城市中复杂的电缆之一。在被人仰望的同时,他也会被其他的电线所束缚,但他依然会给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送去源源不断的电流。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整个企业家阶层的星化有其特殊性。即便如此,和同样的“星化”娱乐圈相比,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娱乐圈明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企业家也是;一个娱乐明星从只是人们“听说”或“看着熟悉”到普通人熟悉他,就好像他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取决于其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热门新闻事件的制造和参与,作品的质量和争议的程度,企业家“声东击西”的标准是相似的;演员有“人不受欢迎”,企业家也有“人不受企业欢迎”...当然,这些表面的相似并不能掩盖这两个群体的本质区别。企业家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gdp的贡献是娱乐圈明星望尘莫及的。企业家的明星身份表明,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们开始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过去,影视明星被称为“演员”,没有地位。今天,“演员”演变成“大牌”,受到追捧。这一时期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进步后对文化艺术的尊重;同样,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还停留在“单位思维”的层面。一般认为,只有没有单位,没有保障的人才会创业。这只是孤注一掷的尝试。人们称这些人为“个体户”。他们不被主流“集体”接受,或者自动离开“集体”,就像考试没有达到分数线的不及格学生或者中途逃学一样。“个体户”这个称呼就不再提了,“创业”或“做生意”成了一个有褒义内涵的词。商界领袖被冠上“家”字作为后缀,人们看不起而不是仰望,甚至晚辈也视其为偶像。他们出现在聚光灯下,头顶有光环。他们有话语权,说话算数,广为流传,企业家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个体户一开始是个贬义词。80年代初基本上是待业青年和劳改犯的代名词,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但偏偏这些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开始搞地摊。倒衣服,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卖回内地。通过跑差价,他们刚发了大财,成了万元户。

但是,他们还是“户”。后来随着海南的发展,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乡镇经济的发展,这些个体户越做越大,赚的钱越来越多,层次更高的人也在不断加入他们的行列,创造财富。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新经济、互联网、集团化、并购、上市、纳斯达克、房地产热、汽车热等。当中国浑浑噩噩地走过消费社会的门槛时,人们突然发现钱是多么重要。当时,那些有财富的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最后,他们不必再是各种“户”,而是“企业家”。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到,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党员,凡是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要求的,都应该吸收到党内来。2003年1月21日,资产超过8亿的民营企业家、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为浙江CPPCC副董事长,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重庆民营企业家尹明善一周多前当选为重庆CPPCC副董事长。这是民营企业家第一次进入CPPCC省委领导班子。民营企业家在中国政坛的表现拉开了序幕。

中国企业家在完成财富积累和政治地位确认后,开始成为受人尊敬的群体和影响社会的主流。至此,他们开始成为社会的焦点,成为聚光灯下被追逐的一群“明星”。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那些成了明星的老板们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