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黄海市场研究(数据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电中国经济网记者从中国流通30人论坛秘书处获悉,前商务部部长助理、中国流通30人论坛主席黄海最近发表的题为《关注最后一公里蔬菜价格飙升的制度性原因》的研究报告获得总理批准。黄海说,尽管蔬菜价格高企的局面已经明显下降,但蔬菜价格上涨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和政策原因,必须标本兼治。否则很可能是“零敲碎打”,随时会出现价格反弹。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黄海在这份报告中提出,这些制度和政策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批发和集贸市场收费高。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公益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蔬菜供应约90%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市场收取的高额入场费、展位费和交易费直接影响到蔬菜价格的上涨。借鉴国际经验,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都被视为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然后通过招投标或不盈利的方式指定企事业单位,低成本运营,有保障。而我国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基本上都是企业投资经营的。为了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只能采取高额收费的方法。比如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团,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要以提高利润为经营目的。政府要求短期减费没问题,长期执行的企业却难以承受。

第二,蔬菜的零售价大约是批发价的两倍。重要原因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要付出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

目前大城市市场卖菜的商贩基本都是农民进城,小城市也有一小部分下岗工人在卖菜。主要原因是卖菜很辛苦,城市人很难适应进货要挑大车的事实。这些农民商贩除了要交入场费、摊费,还要在城里花钱租房、吃饭、看病,尤其是借贷和赞助孩子上学的费用,要比城市居民高得多。即使蔬菜零售价翻了一倍,也没赚到什么钱,还是全市收入最低的群体。

央视曾经报道过一个农民在城里卖菜。他家三口人住在6平米的出租屋里。主要家具是一张三层的床,顶层有杂物,孩子睡在中间,父母睡在底层。如果他们能享受到城市人的公共服务,他们肯定能降低物价上涨和蔬菜价格。建议媒体不要指责零售部门涨价太多,这对卖菜的农民不公平。

第三,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价格高是因为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执行不到位。

根据现行税法,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超市等纳税人凭发票购买免税农产品可获得13%的税收减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政策偷税漏税,流通企业反映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得到了改善,但一些流通企业和一些地区仍报告称,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因为超市向农民购买农产品要缴纳13%的增值税,所以不得不将这部分成本计入蔬菜价格。据了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流通企业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建议尽快实施,减轻农产品流通企业负担,最终实现惠民。

标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最后一公里菜价飞涨的体制原因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