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6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还不可能将当前的经济周期定义为通胀,因为在这个阶段,价格是由于需求不足而上涨的。”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阳在中国经济50强论坛2011年年会上说。

李阳认为,导致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四个。如市场结构、国际交流、成本提升、准金融化等。前者的市场结构需要从微观现象到宏观经济逐一分析,包括对微观市场的解构,需要具体到参与者和交易合同的细节;另一方面,准金融化是指金融资本的大量进入——过多的资金在追逐市场而不是出于实际需求,导致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下跌。

至于如何定义当前的经济周期,李阳似乎还在新金融理论的框架下寻找答案。

"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货币政策的监管和效果并不一致."根据50人论坛年会的主题——“十二五规划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李阳表示;他总结说,关键在于,中国整个经济状况与以前大不相同,有许多新现象、新问题需要学术界去发现和研究;而不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判断或定义。

G20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也表示,中国的外贸形式不能用多年前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出口不是‘坏孩子’。”他说。在它看来,减少出口并不是主要目标,因为低端产品的出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目前出口商品中有很多含金量高的高科技生产者。

龙永图建议“投资、出口和消费”的三驾马车可以由两个车厢代替,即投资和需求,需求应包括国内和国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11中国50人经济论坛年会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的思想盛宴。下午两个半小时有24个发言人。这些堪称国内一流学术水平的专家,在“十二五”之初就对关键问题发表了看法,但大多集中在“通货膨胀、人口拐点、资源、比较优势丧失、改革和市场机制倒退”等问题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芳表示,中国的问题在于未富先老。根据2010年相关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为8.3%,而世界水平为7.5%,远超国际水平;但中国可能指的是高收入国家,所以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因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通常是富国在一端,穷国(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间的国家将受害,受益最少。

"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等诸多挑战,不容乐观."蔡芳说。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投行部哈表示,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人口转折等多重因素,可能会考虑放开市场,比如打造包括银行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国际化版本,以满足外国投资者的需求;二是打造包括老年公寓在内的老年产业链。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为了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宏观经济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都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转变,各种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他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但不是货币宽松,而是资源环境宽松。

“十二五”投资计划应该调整,因为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已经卡住了我们的脖子。”吴敬琏说。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曾考虑过在“十二五”期间将国有股份私有化。他说权力应该下放到社会和消费层面。所有权和决策权的分散可以通过私人消费来体现。

通过调查,陈志武发现,在国有体制框架下,财富效应会受到抑制,因为国有经济国家分享经济增长利益的渠道只有一个。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健担心,当前的政策环境正在迫使市场机制退出。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对外,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深入研究和对外开放;对内要推进新形式的改革,因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动力。

在李稻葵看来,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这一轮改革要从基层做起,动用基层的力量。"当然,不排除过渡性政策安排."他说。

标题:李扬:现阶段是需求不足的物价上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