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3字,读完约5分钟

用“池论”来描述和解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工作环境和方向,无疑是非常恰当的。改革现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逐步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联系,恢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2010年11月5日,在财新峰会上,周小川主席提出了“池论”,即为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加固防洪堤,为已经进入中国的热钱修建水库。池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争议在哪里建池子,有人质疑建池子圈钱的效果。

“池理论”与央行货币政策环境

“池论”有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周兴昌的理工科专业背景,使他善于运用理工科知识和术语来描述和解释经济金融现象。他先后提出了“金融生态论”、“反周期调节论”、“中西医差异论”等。这些理论刚提出来的时候,不容易被人理解,有的甚至被质疑。但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理论和隐喻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一方面说明提出者理论基础深厚,提出的理论和概念范畴具有开拓性;另一方面,说明它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具有独特的眼光、前瞻性和战略性,并运用一些生动的隐喻进行理论揭示和分析,从而为政策做好提前规划。可以相信,最近的“池论”也是一样,会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笔者认为,“池理论”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形势下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功能和情况。就像我们人类面临自然洪水一样,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改变其成因,只能被动的修河筑坝,通过蓄水引水来防洪。中国央行面临的现状及其货币政策决定了央行只能通过修河修坝来应对流动性滚动过剩。用“池论”来描述和解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工作环境和方向,无疑是非常恰当的。

我们知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目前面临的“流动性过剩”困境,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现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反映,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年积累的。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来源于2.6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高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中国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中国的贸易顺差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调整;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从过去的“储蓄缺口”转变为“储蓄盈余”后,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但宏观经济政策没有根据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进行调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收入很低,除了基本的消费需求,其余都很少,所以国民储蓄率很低。国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吃饭”和“建设”。因此,鼓励储蓄、控制投资、控制外债是当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为了加快建设,我们一方面鼓励储蓄,另一方面引进外资(借储蓄)。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储蓄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并在21世纪初呈现出储蓄率大大超过国内投资率并将储蓄输出到外部世界的现象。应该说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

宏观调控政策滞后于实际经济运行

中国目前的流动性困境反映出宏观调控政策滞后于实际经济运行,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多年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困境是国内过剩储蓄没有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的结果,是国内消费、储蓄和投资失衡的反映。面对国内储蓄的增加,我们应该调整以前鼓励储蓄、限制消费和控制投资的政策,通过增加消费和投资来平衡国内储蓄,减少储蓄向外输出的压力。但我们的政策一直以控制投资、鼓励储蓄为目标,以至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距不断由不足变为过剩,造成了今天的流动性过剩困境。

其次,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与我国未能及时调整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有关。过去我们面临的是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一方面,我们通过鼓励出口创汇和限制外汇进口来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给予外资许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弥补了国内储蓄的不足。这些政策措施对解决当时的“双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加快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但随着国内经济由“双缺口”向“双顺差”转变,我们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导致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造成了今天贸易和资本下的巨额双顺差。

第三,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与我国银行结售汇制度改革滞后有关。银行结售汇制度最初是针对当年外汇储备不足、财政困难的情况而设计的。在当时财政无力支撑国家外汇储备,外汇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央行的基础货币被用来从强制结汇和售汇中购汇,对于解决我国外汇资源短缺问题,解决当时的问题,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外汇资源的短缺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银行结售汇制度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强制结汇制度以来,外汇占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比重从1994年的25%上升到今年第三季度的94%。10年来,基础货币增加11万亿元,外汇资产增加16.1万亿元。基础货币的增加都来自外汇,货币政策几乎因为外汇储备而失去了独立性。

显然,面对上述影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央行无能为力,除了“建池”和被动应对之外,没有太多其他可能的措施。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徐诺金:对“池子理论”的一点认识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