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4字,读完约6分钟

网络红人的浪潮来了

网络上红色人群涌动,冲击着网民的视觉神经,令人目眩神迷。

“9岁读书很多,20岁达到巅峰,300年后,没有人会超过我……”这个短语来自一个叫罗玉凤的女孩。她自称身高1米46,博览群书,网上招男朋友条件极其苛刻。她被网友称为“冯姐”,口号是“相信冯姐,获得自信”。她在网络上红了一段时间,堪称是从《芙蓉姐姐》开始把“丑欣赏”发挥到极致的网络红人。

皱着眉头,抽着烟,腰间系着一个红色的布袋,背着一个很大的购物纸袋...就因为网上贴了一张不小心被抓拍的照片和一些放荡不羁的人,宁波街头的流浪汉程国荣被网友称为“犀利哥”,一下子成为中国的“时尚符号”,短短一周就在网上走红。

因“色情照片”而走红的猛兽和猛兽,《笑月月》,以怪异的言行挑战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演唱了《旭日阳刚》,一个在《春天》中表达底层人民梦想的农民工群体,《笑面妹》,一个在亚运会上总是露出甜美笑容的人...这些网络红人要么靠文字轰动,要么靠背后的炒作,要么靠“色情照片”露体。当然,他们也无意插入。

互联网无疑成为了成名的最佳途径。只要能上网,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草根明星”。不过俗话说“网络一代有红人,各领风骚几十日”。成名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快成名。但网络名人的生命力往往是短暂的,大多被视为“嘈杂的泡沫”。

群体好奇心的释放

虽然网络名人一夜成名有不同的原因,但网民的参与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网友说这是“孤独造成的诅咒”。然而,到底是谁的孤独呢?是什么原因让网络红人层出不穷?

网上出现了一个丑陋的明星BLACKPINK。网友们对《凤姐》和《野兽》的批判和关注,让它们越来越受欢迎。围观的人群背后是什么样的大众心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认为,与主流审美价值观相悖的人或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当然还有从众心理。大众一开始可能对某个网络名人不感兴趣,但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无形的群体压力迫使观众关注这些网络名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孟伟认为,网络红人的出现迎合了强烈的消费文化氛围,符合现代人“玩”的天性,符合新生代追求个性特征的文化心理,也表现出“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意识的互动竞争。

来自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贾认为,网民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哥哥”和“姐姐”的生活状态,而是对无聊的疯狂追求。网友神圣化“哥”作为精神寄托。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陷入物欲的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放的地方。

网络营销批量“造星”

近年来,在一系列热点新闻背后都能找到“网络水军”的身影,网络红人也不例外。贾、冯杰、肖等人物的走红也是“网络水军”的“成功”。“网络水军”受雇于“网络推手”,在各种论坛发帖,集体炒作话题或人物,达到宣传、销售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万网友临时报名,并支付灌水费用。

中央财经大学的朱兴平认为,国内的“网络推手”已经逐渐变得有组织、有规模,但他们的行为大多是一种欺骗网民的人气利用,是一种以牺牲公信力为代价,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毫无疑问,当网络的力量落入商业利益的陷阱时,“网络推广者”以工业化的进程批量生产“网络红人”,甚至疯狂到无地自容,庸俗化到极致,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冲击文明道德底线的疯狂炒作,网络造星离草根精神越来越远,离功利和庸俗越来越近。

娱乐≠傻乐,丑嘉年华什么时候关门

抛弃了德、美、灵的原则,大众娱乐的时代似乎进入了大众丑陋的时代。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奎志提出了审丑时代的两个特点:一是中性成为了美学的主流,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李宇春、刘著。第二,审美趣味下移,大众文化被大众接受,很多低俗的东西得到认可和广泛传播。

有人认为这种审丑的趋势与网络上的草根文化联系更为紧密,甚至被提升到了“非精英主义的一次胜利”的高度。然而,北京大学的叶朗教授否认丑化的趋势是大众文化造成的:“流行不等于低俗。”

有网友说:“凤姐可以嚣张,但如果我们和这种社会形态嚣张,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同情、倾听、审视各种“冯氏姐妹”,走进她们的内心。其实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网络红人也能体现真善美

“互联网推手”和“互联网水军”的畸形营销,使中国互联网红人经历了从无序自发到有序组织、从娱乐狂欢到商业运作、从外表气质到身体展示、从自我强调到厚颜无耻的转变,一次次挑战大众宽容的底线。

网络嘈杂,红人“脆弱”。这种红人模式显然不可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民口味的变化,有网友说这样的网络红人就像“夏天的冰棍”,过一段时间就会融化。而那些以智慧、创新、自强的精神走红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红得更久。

2010年底,《旭日阳刚》《筷子兄弟》《微笑姐妹》给互联网带来了一股暖风。他们抛弃了低俗的网络推广,或者凭借自己的技巧、积极健康的形象赢得了网民的赞誉,或者展现了草根的梦想和乐观。

北京大学当代文化研究员张颐武教授认为,《旭日男性化》和《筷子兄弟》没有像《奉节》等网络红人那样表现出出轨和失序的负面价值观,也不喜欢某些人流行的“抱怨文化”。他们只把社会问题和烦恼作为自己无能为力、消极抑郁和愤怒的原因;他们表现出“中国梦”的乐观主义和积极精神,一种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在和平中坚韧不拔、在困难中充满希望的状态,这正是中国对未来的期望。

北师大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吴说:“红色有它自己的方式。”“旭日阳刚”、“微笑姐姐”等进入了广大网民的视野,以真实、善良、美好的方式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让社会焕发出光彩。这样的红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记者魏延)

标题:网络红人何时走出审丑狂欢 学者称通俗不等于恶俗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