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7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杭州3月19日电3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消息一发布,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很快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凸显了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这一政策将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应保持谨慎。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月20日和2月24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达到20%和16.5%的历史新高。预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将直接冻结3629.5亿元资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当晚在微博上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也是市场预期的对冲流动性的操作。在外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日本地震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大宗商品的下跌降低了进口通胀的压力,进一步收紧政策应该是谨慎的。

中国首个金融博客会议的“最可预测博客”侯宁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巨斧”,其杀伤力不言而喻。但是因为之前释放的流动性太多,小幅度的增加并不能立刻消除泛滥。

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也说过,货币政策有着坚实的信誉,如果流动性不能迅速恢复,中国经济内部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关主题:

2011年,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标题:中国经济学家借微博解读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