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2字,读完约9分钟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李宁重重地坐在地上后,立刻站起来笑了。他创立并成为当地最大体育品牌的李宁公司这次能迅速站起来吗?

公告引起的股价雪崩 1988年汉城奥运会,满怀希望的“体操王子”先是在吊环比赛中失误,然后在跳马比赛中不稳落地,重重地坐在地上。李宁回国后,饱受很多人的白眼。如今,由他创办并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本土体育品牌的李宁公司,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历了股价暴跌和投行纷纷唱衰的情况。对于头发有些花白的“王子”,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回想起当年的挫败感。 2010年是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今年年初,李宁公司在美国耐克的故乡波特兰开了第一家店。3月宣布成功超越阿迪达斯,2009年国内销量跃升至第二;年中,在改变logo和口号的宣传浪潮之后,他与2010年nba第二新秀埃文·特纳签约。???看到这将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李宁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h/】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在香港上市的李宁公司(02331.hk)照常宣布2011年第二季度李宁品牌产品的订货会议。根据零售标签价格计算的订单金额与去年同期相同,其中服装产品和鞋类产品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了8%以上,但订单数量分别下降了7%和8%。与此同时,由于公司在2011年调整了经销商的批发折扣率,该订单的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左右。 对此,李宁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志勇解释说:“今年,体育用品行业的零售环境显然遇到了更大的压力。一方面,过去过度依赖经销商开店促进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另一方面,零售运营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集团独立分销商的经营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将使他们对明年的增长预期更加保守。”【/h/】不过对于习惯了李宁公司前几年两位数甚至20%以上增长的投行来说,这个消息差不了多少。更糟糕的是,同一天,另一家与李宁公司有关的上市公司,非凡中国(08032.hk)也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公司股权交易属于反收购”。 股市突然崩盘。周末休市两天后,2010年12月20日,香港联交所一开盘,李宁股价因持仓大幅减少而暴跌,盘中最低为16.6港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新低。其中,摩根大通以每股18.24港元的价格减持1288.3万股,同时将李宁公司的目标股价下调23%。 各大券商也将李宁的投资评级从“持有”下调至“卖出”:德意志银行将目标股价下调40%,至14.68港元;高盛下调目标价15%,指出李宁在品牌建设上存在很大问题。“李宁的品牌定位介于全球高端品牌和国内大众市场品牌之间,这种没有明确价值定位,卡在中间的状态是有风险的。”。 “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发生过。李宁上一次股价暴跌是在两年前首席财务官辞职的时候。”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莎拉·邢(Sarah xing)向《商业周刊》回忆道。血腥的一天过后,李宁股价暴跌15.86%,收于17.88港元。【/h/】接下来几天,卖潮依旧汹涌。12月21日,摩根大通继续减持977.4万股,每股17.07港元;第二天,又减持了1069.9万股,平均每股17.31港元。至此,摩根大通在李宁公司的持股已经缩水至11.77%。美国资本集团也在12月22日以每股17.2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65.1万股股票。 还有李宁关店的传闻。此前有报道称,李宁将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通过增加单店销售收入来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市场预计将关闭500-600家商店。 “我们真的没想到资本市场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但我们不能责怪金融投资者。”李宁公司发言人张小燕称这是“误读”。他向《商业周刊》回忆说,那几天他的手机差点被炸掉。面对媒体记者的询问,他不断解释:“李宁不是关店,只是整合低效经销商。”【/h/】12月27日,李宁公司正式发布媒体澄清函称“配送体系改革正在进行,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整合约500-600家低效经销商,这与关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后在12月30日,张志勇出面接受了国内两家财经报纸的联合采访,详细解释了“关店门”风波和李宁正在进行的品牌重塑和分销渠道改革。【/h/】尽管如此,李宁公司市值在10天内蒸发了近50亿港元。截至2011年1月底,李宁的股价仍徘徊在15港元左右,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其他在香港上市的体育用品类股也受到李宁公司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开店还是关门? 正如史玉柱、李彦宏等许多创始人公开表示“不在乎股价”,股价下跌并不意味着公司本身在走下坡路。但是,毫无疑问,一家股价暴跌的上市公司,无论阴谋论如何,都可能陷入痛苦之中。李宁公司有什么问题?【/h/】作为本轮股价下跌的重要导火索,李宁公司2011年第二季度于2010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在随后的分析师会议上,该公司透露,将在2011年整合分销渠道,计划整合关闭500-600家单店,将折扣店在销售中的比例提高到10%,并将批发折扣提高3个百分点。当时被称为“李宁正在策划品牌重塑后的新一轮改革”,但很快就成为李宁“关门大吉”消息的直接来源。 “其实2011年第一季度李宁的点餐会结果并不理想。”莎拉兴说。根据李宁公司2010年9月28日发布的信息,按照零售标签价格计算的订单金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其中,鞋类产品平均零售价格涨幅超过7%,订单量涨幅超过5%;服装产品平均零售价格上涨11%以上,而订单量仅上涨1%左右。 “我们在二三线城市一般只有一家店。随着近年来竞争的加剧,经销商面临着租金上涨、需要提高分销水平等多重压力。李宁最近也相应提高了产品价格,订单下降也在意料之中。”张小燕向《商业周刊》解释说,正是出于上述原因,李宁决定整合分销渠道。在一次采访中,张志勇甚至宣称:“整个中国运动服装行业开始遇到瓶颈——通过不断开店来增加销售额的方式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据高盛(Goldman Sachs)估计,近几年来,中国运动服装店面积增速确实有放缓的趋势,2007年同比平均增长80%,2010年降至18%。这是因为同店销售增速落后于其他零售区域,租金上涨也导致利润率下降。德意志银行还认为,2011年将是运动服行业的“调整年”,因为传统的以开设新店为驱动的扩张模式开始放缓。【/h/】这几年可以算是中国运动服装品牌的黄金时代。包括李宁、安踏、匹克在内的很多晋江体育品牌都在大规模的扩张门店,都提出了“万店计划”。张小燕透露,到2010年底,李宁公司年初设立7900家门店的计划已经实现。按照之前的计划,到2013年底,公司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安踏目前拥有7000多家门店,并计划到2011年底拥有1万家门店。此外,耐克和阿迪达斯还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进军中国二三线城市。 然而,《安踏,永不止步》的作者陈世鑫表示:“通过不断开店来促进销售增长的发展模式还远未结束。”在他看来,非高端运动品牌的店铺有8000-10000家,中国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购买力将会增加,这将使一些人买得起中档运动产品,而运动品牌在空.仍有大量店铺他告诉《商业周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没有遇到瓶颈,而是进入了真正的洗牌阶段。”【/h/】根据规划,李宁公司未来将继续扩大销售渠道覆盖面,同时推进销售渠道体系改革,整合部分业绩不佳的门店,重点提升销售渠道影响力,包括经销商、分销商和零售终端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努力提高门店效率和零售市场份额。 但是陈世新不认可这个。他认为单店销售收入的增长是有限的,店铺的业绩不可能保持每年的高增长。“渠道调整、优化或整合在鞋类行业并不新鲜,但如果不考虑经销商的利益,也不考虑适当的努力,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他看来,李宁目前可能存在的深层危机在于经营战略的制定。【/h/】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宁公司订单量下降的同时,其他大部分运动品牌都比较乐观。2010年12月底,正当李宁被围攻之际,361 Degree (01361.hk)总裁丁在个人微博上激动地宣布订单交易会成功:2011年秋季361 Degree总订单量增长23%,服装和鞋类平均售价分别增长13%和12%。随着运动鞋和运动服的平均售价上涨5%,安踏(02020.hk)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量增长了23%以上。安踏首席执行官丁世忠甚至宣称,“李宁不是安踏的对手”。 只有它的近亲——由原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陈义红领导的中国趋势(03818.hk)与李宁公司有关联。201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国交易会订单价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2.8%,低于国内同行和市场预期。各大投行也纷纷下调对中国走势的评级,日子比李宁公司更不好过。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李宁:向上的痛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