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12字,读完约12分钟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加快旅游业发展。三江还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快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三江成为广东、广西、湖南和贵州民族风情旅游的集散地和目的地?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匡渠表示,今年三江坚持把举办柳州市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作为推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重点突破、全球推进、高水平发展。

一是重视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按照“启动一批、完成一批、招商引资”的要求,精心规划了26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83.99亿元。三江南站旅游综合体项目(董乡客厅)、城阳八寨创建5A级景区升级改造项目、鸟巢“百万”项目、县大东村“一江两岸”水上旅游项目、三江南站和三江北高速出口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补阳仙山景区升级改造项目、董天宫项目、儋州柚乡景区升级改造项目、合三宫创建4A景区项目、县旅游集散中心整改改造升级项目、三

二是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景区的质量。彻底消除景区内外“脏、乱、差”环境现象,建立健全景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舒适、优美、顺畅、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第三,注重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举办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培训班和竞赛,提高了我国旅游饭店的服务水平。5月底,先后举办了2019年旅游饭店和乡村旅游服务技能专题培训班和2019年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收紧旅游“安全绳”,在重大节假日前,认真彻底地排查旅游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江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千年东村,三江之梦”?

匡曲表示,我们将通过三大举措进一步推出“千年董村,梦想三江”品牌。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加”模式,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健康度假、生态休闲、休闲健身等新型旅游商务项目,开展“三江并流”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增加特色旅游商品供给。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支持特色民族村和特色家园建设,打造独具三江特色的“田园情结”,进一步丰富全球旅游内涵。

第二,着力推进景区升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城阳、大东村、儋州、补阳、关东等5个景区的升级改造工程,力争打造4A国家级景区——鹤立山宫,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切实完善我县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旅游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第三,我们应该开始改善旅游品牌的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百节之乡”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为出发点,加强旅游交流合作、宣传推广,组织吉祥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活动、旅游商品陪同仪式评选活动、非遗展览等活动,以文化促旅游。我县计划于今年8月底在珠海、广州、深圳、湛江和上海举办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到三江旅游。

目前三江旅游发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突破?

匡曲指出,三江旅游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不高,同质化严重;第三,没有足够的优秀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今后,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使三江成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的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进一步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城阳、大东村、补阳、鸟巢等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儋州、广东、鹤山皇宫等景区升级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强景区管委会职能建设,理顺旅游部门、景区管委会、企业和乡镇之间的职责,做好景区规划和村庄保护工作,加大景区拆迁“两违”力度,不断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加大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有机整合,打造一批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完善旅游扶贫规划,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思路,促进旅游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和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经营环境,引进优质旅游企业投资发展,促进百里洞乡旅游业、旅游服务和旅游质量大发展。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县”、“百年庆典之乡”和“侗族风情寺”。近年来,该县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抓住“双创新、双提升”的机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优质景区开发,实施城阳、大东村、儋州、补阳、官东等5个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加大旅游业等产业的整合发展,不断推出“千年村”品牌。 《梦想与三江》与旅游业规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901.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消费总额72.5亿元,同比增长31%。

侗族村舍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城阳八村,是中国侗族建筑最完整、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八个村舍。临西河村旁边有一座木桥,外观简单,结构精巧,就像一个画廊。这就是建于1912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阳风雨桥。在风雨桥的两岸,许多吊脚楼耸立在水边,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在寨子的中央,一座鼓楼从地面升起,巍峨壮观。

走进董的小区,歌声向我扑来。侗族男孩们穿着鲜艳的衣服,手里拿着芦笙,演奏着简单而优美的旋律,女孩们戴着铙钹和银帽,伸着四肢,轻盈而优美地跳舞。这种情况非常独特。“我去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民俗。城阳八寨的建筑和民俗活动是最迷人和难忘的广东游客林先生说。

三江侗族文化丰富多彩。就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以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闻名的侗族村寨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三江是广西的“富矿区”,侗族民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50个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2个。近年来,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融合,三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景区。三江先后建成国家重点博物馆——三江侗族博物馆和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并建立了侗族民歌、侗族百宴、侗族农民画、侗族刺绣、侗族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这些地方大部分已经成为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主要景区,三江推出了侗族风情、歌舞、器乐、技艺、民间艺术等“非遗”项目,非常受欢迎。

创新节日发展模式。三江有“百年节日之乡”的美誉。节日期间,村庄沸腾,村庄唱歌。近年来,三江加强了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保护,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成功举办了侗族多叶节、桂香原生态民俗风情节、茶花美食节、壮族三月三日焰火节等节日。100余场宴会、民歌演唱、芦笙舞、侗戏、彩调、排炮、踏歌等民俗活动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

打磨旅游表演艺术。“坐姑娘”是三江推出的第一个大型侗族风情现场表演。借助现代声光技术,“坐姑娘”展示了侗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服饰文化、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并成为一个经典的表演艺术节目,是不断执行。三江还创造了“董听三江”、“叶月东乡东爱城阳”等表演艺术产品。通过“日演、周宴、月节”系列活动,“千年董村、三江之梦”品牌逐步启动。

位于三江北部的补阳村,有起伏的山丘,温暖而多雾的山川。当你爬上群山中的鼓楼,你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茶园,一层一层地展开,笼罩在薄雾中,就像清新美丽的山水画。如今,它不仅是有机茶的生产基地,也是旅游和休闲的好地方。

走进茶园,我听到阵阵笑声。往里看,发现一群游客正在和村民交谈。“补阳村茶园是我见过的最大最漂亮的茶园。这里的风景很吸引人,空气升肺,茶升胃。这真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湖南游客谭女士充满了喜悦。“由于茶园已经成为一个景点,我们在种植茶叶的同时也发展了旅游业。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石高兴地说。

作为三江茶业发展的“第一村”,补阳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荣获“广西董茶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茶业发展后,步阳村瞄准农业生态旅游,开始寻求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增长点。自2015年以来,该村先后投资约2000万元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成立三江补阳古茶园投资旅游有限公司,吸收村民股份,筹集资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2017年,三江侗族自治州县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补阳仙山风景区建设停车场、旅游中心、旅游厕所、旅游环线、观光步道、长廊等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在政府的支持、旅游企业的投资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2018年,该景区成功建成4A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

景区运营后,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将18%的门票收入作为红利发放给合作村民,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景区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现在,在补阳村有10多家旅游酒店和20多家农家乐,每天可以为300多名游客提供住宿。“通过努力,补阳村完成了从‘茶园到公园、农民到老板、农民到酒店、农村天堂’的转变,实现了‘农民不出门、收入快速增长’的目标。”补阳村党委书记谢训庭说。

万亩茶园风景优美,茶香浓郁。被誉为“中国十大生态茶叶生产县”的三江,拥有18.2万亩茶园。补阳村茶叶旅游的整合与发展只是三江茶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总投资1.53亿元的万亩茶园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全面展开,预计将解决13000多名贫困职工的扶贫搬迁问题,每年将带来2亿元的产业效益。

三江侗族自治县儋州古城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位于三江最南端榕江的中心。走进儋州,走在青石板路上,你会看到古道、古城墙、古书院和古堂...“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民俗也很简单。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悠闲。这真是一个天堂。”深圳游客张女士说。儋州是有400多年历史的怀远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前身)的县长。正是由于其治县和水运商埠的优势,才留下了明城墙、东门塔、北门塔、怀远县石刻地图、闽粤会馆、清代儋州书院等历史遗迹。400年的历史变迁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岛上居民世代以种植沙田柚为主,有1000多棵沙田柚树,有的树龄已达数百年,年产沙田柚30多万公斤,果实香甜爽口,蜂蜜香甜。这里,历史与现代交错,文化与生态交融,绘画与诗歌并存,给了儋州独特的旅游开发条件。

然而,这个小岛,方圆,只有1.6平方公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此,三江编制了《儋州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儋州旅游业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发展,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儋州以创建4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动力,加快码头、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风景名胜区质量;实施城乡特色转型,加快特色旅游名村建设;以“双创新、双提升”为契机,实施景区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为帮助儋州建设区域性重点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由南宁师范大学和广西教育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深入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构建了国家文化数字走廊,增加了受损古建筑虚拟修复和景区代码扫描解读的经验,通过“文化+旅游+技术”创造了新的旅游热点。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儋州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引导村民开办农家旅馆,开发旅游商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儋州风景区有90多家农家旅馆,2000多个床位,提供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包括葡萄柚、山茶花、腊味、粽子、重阳酒、奇石、盆景、旅游工艺品等。通过经营农家旅馆和销售旅游商品,村民们一年能挣到数万元和10多万元。(武利平·李志雄·邓雨杭/吐温)

责任:张洋

标题:广西三江打造民族风情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ly/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