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7字,读完约12分钟

军事物流是维持国家安全利益的动脉,是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的保障。我国军事物流起步较晚、结构复杂,军队后勤保障长期以来形成了专业分割、模式固化、供需不均衡等特征,与适应新时代多军兵种联训作战的后勤保障需要矛盾凸显。进入“十四五”发展关键时期,深入领悟贯彻强军思想,顺应一体化军队建设发展大趋势,重塑新型军队改革下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源泉。

当今,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背景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认清我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要求,坚定践行强军兴军伟大复兴新使命,扎实推进党的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新征程,在新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双轮驱动下具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一、 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基本保障

军事物流具有满足军事活动需求和实现军事目标的特殊属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物流充分市场化机制的显著特征,也是制约军事物流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旗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迈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伟大复兴征程,坚定强军思想引领新时代强军事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是深化国防和现代军队改革的基本内涵。现代军事物流作为新时期我国军事改革和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军队后勤转型重塑的重要抓手,也是强大的现代化后勤的集中体现。

二、 是军种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顺应信息科技时代大环境,重塑新质作战力量后勤保障是现代军队体系融合、军民融合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信息化军队、推进军种间协同融合发展,一方面是适应新战争形态的国际格局变化要求,另一方面是响应新军事革命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求。军事物资保障具有间歇性、专供性、保密性等显著特点,这也是军事物流区别于社会物流的重要特征。建设现代军事物流生态体系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的智脑中枢和平战结合的标准化网络设施集群双系统,打通军种融合发展后勤保障壁垒,满足承载军事价值的货流、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独立性、安全性、时效性、融合性要求,不仅提高我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同时降低军事物流供需不均衡压力,对深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

三、 是军民融合战略的具体体现

军地物流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和新军事革命的重要基础,不仅在国防战争、军事演习、战备工程等军事物流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中也承担着重要使命。2020年,军委后勤保障部会同国家7部委在浙江省、福建省漳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6个地区联合开展首批军队副食品区域集中筹措试点工作,标志现代军事后勤突破“自成一体、旅团自筹”的传后勤保障统模式,向区域化保障、集约化供应、融合式发展的新型供应链模式转型。军事后勤保障受集结作战规模和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探索“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融合发展的现代军事物流筹供体系,是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本依托。

信息化是现代军事物流发展的灵魂,是传统后勤保障向新型军事物流转型发展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现代物流产业从1.0时期到4.0时期的发展演进;随着新经济、新技术和新商业市场生态的逐渐成熟,现代物流已从单一物流信息化和仓、干、支、配物理融合阶段进入数据化、一体化、动态化发展的智慧供应链数字建设崭新局面。步入后疫情时代,智慧供应链作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全球化下半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现代军事物流加快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核心动力。

全面推进以创新机制、融合发展为主旋律的现代军事物流改革,建设以智慧供应链为核心的军地信息共享生态,一方面要借鉴历史积累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要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坚持统分结合、完善政策机制、重塑资源要素、重视人才建设,走现代军事物流标准化、均衡化、一体化、动态化、智能化、绿色化智慧发展之路。

一、加强顶层统筹,深化保障标准,明确职能任务

军事物流活动贯穿平时、急时、战时不同维度的人、财、物核心要素流动,虽有别于社会化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三大体系,仍始终围绕“衣、食、住、行、送”基本需求提供保障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军以创新机制、融合发展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军事物流改革日趋深化,在副食品集中筹措、被装精确申领、武器装备高效押运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军地一体化保障体系。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其他军事强国和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军事物流体系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长期以来的专业分工与条块分割,使得整个军队后勤呈现相对独立、自上而下的分离式平行线性保障,造成重复建设、信息不通、供求不均、形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与智慧供应链为主导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不相适应。二是现行军队保障体制机制延续“自我保障、自成体系”思维定式,导致大量后勤力量无法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无法形成着眼总体和长远保障的最大化效益。三是军事物流转型发展陷入“战国时代”困局,地方垄断势力与行业头部效应各自为战,缺少集中统管和全局思考,无法形成“牵一发、动全身,下一子、活全局”的顶层架构设计。

基于此,坚持自上而下、统分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统筹,切实厘清国家机关和军队部门之间,军委机关和各军种、各部队之间的职责分工,明确各项政策的归口统筹和闭环管理,明确通用保障的范围、品类、规划、要求,与各军种专业保障之间的区分与衔接等工作亟待提上日程。制定细化落地的现代军事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职责任务、明确目标标准,确保各军兵种、部队与各级地方职能之间实现标准统一、响应快速、监管规范、有序推进的体系规制,促进现代军事物流从体系引导、计划引领、静态活动向配置引导、需求引领、动态活动转变。

二、 注重机制匹配,适应市场发展,强化监督评价

我国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道路上,既要深谙践行初心使命、致力民族复兴历史昭示,也要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纵观世界军事强国和发达地区物流体系的军事物流改革举措,如:美军在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区形成的模块化保障、速率管理、基于配送的后勤、聚焦物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和《战役军事物流保障》《战场合同保障手册》等条令法规;日本在《新应急法案》中界定的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之间物资租借机制和向美军作战行动提供支援范围等协同机制;英国设立国防后勤部和国防运输行动局以确定全军统一的后勤编制体制,实施“精明采购计划”,统一管理和协调三军的运输行动等体制建设等,大都体现了国家强军战略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时代要求。目前,我国现代军事物流发展仍然存在军队内部组织形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双轨制”矛盾,造成缺乏专业、相对独立、管理粗放、体制僵化、流程冗繁等问题,原有的设施设备已无法适应新的运行需求,不利于未来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吸收高度安全、高性价比、高效敏捷、高频互联、高柔性化的市场力量。

基于此,在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大战略背景下,应高度重视我军后勤力量与后勤功能的要素重组,坚持“流程精减、运作高效、信息流与实物流合一”原则,注重体制机制相匹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牵涉主体众多,须由国家层面、军委层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法规保障,从宏观层面上明确政府、军队、企业及社会组织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一方面要认真梳理先行的各项法规制度,对于制约改革转型、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法规制度要及时清理、完善,出台可定量、易操作的实施办法或细则,为改革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要明确部队与军种之间的职责区分、后装保障业务衔接、社会企业服务采购、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等方面内容,让各级部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给予试点单位或试点企业一定的政策灵活性,允许在改革中摸索实践,打消基层单位执行过程中的政策顾虑。

三、 拓展创新思维,畅通要素流动,加速融合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我国现代物流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物流行业从 “散、乱、小”向规模化、专业化、平台化发展,细分领域格局形成,产业生态日趋成熟;二是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发生根本变化,企业物流逐步淡化,第三方物流在大数据、新商业和物流金融等创新模式推动下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三是伴随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企业物流信息化普及的逐步深入,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带来与商贸流通的新融合发展之势,我国物流业发展已从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了提质增效的价值创造阶段。长期以来,按照不同专业组织军事物资保障的专业化分工原则,难以形成“民为军用、军为民用、军民共用”的现代军事物流命运共同体,影响产业要素的有效集聚和物流要素的畅联互通,无法融入时下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浪潮。

基于此,积极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业态与业务模式创新和军地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建设两大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以现代化标准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军地一体化智慧供应链为抓手,全面推进军事物流产品定义能力、业务创新能力、资源重组能力、经营保障能力和防控评估能力,彻底打破军种分勤、通专分供的界限,精简保障层次,扩大联勤范围,畅通要素流动。升级一批老旧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以民用为基础、军用为场景的双功能硬件设施,通过信息化赋能、供应链牵引、价值链延伸,在局部甚至全网络整体形成平战一体集散体系,满足服务范围广、地域分布多、单次体量少的个性化军事后勤物资仓配供应链服务。

四、培育内生动力,优化运行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组织体制是推进现代军事物流改革的根本保证,宏观政策、法律法规、行业条例和具体实施规则是军事物流体系转型的外部保障。在开展适应我国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设计的同时,要同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新型人才培育体系。可持续的现代化素质军事物流人才,是现代军事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军事物流转型重塑的保障。我国得益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经营形态从过去简单粗放的“人-货-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到更高效精准的“数据-效力-成本”综合能力优势阶段,智能设施设备和供应链人才逐步替代传统的流水线操作人员。反观我国军事物流领域因长期专业分工、条块分割,以及军事物流领域信息化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导致现行基础操作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阶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激化,无法匹配现代军事物流发展的人才供应需求。

基于此,按照集成高效、精准发力的思路,打造现代军事物流保障新模式,一是要加大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破除物流就是简单储存运输的固旧思想,提升军队院校现代物流专业理论与实操水平,加强智慧供应链、自动化设施设备、物流云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工程。二是要把军地物流体系建设规划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起来,把军地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国家基本建设体系,把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军地物流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把军队后勤保障融入经济社会保障体系,把国防动员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确保改革目标有效落实。三是建立军地企业多元化保障生态,吸收外部专业力量补充长期发展需要。如:出台军地编组保障专案,将军地相关保障力量和装备手段进行联合编组,列入保障方案体系;由保障部队、保障中心与物流供应链企业搭建战略联盟平台,通过可视化动态数据匹配根据不同保障需求,实现及时调度、快速反应、应急使用等。

智慧供应链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是现代军事物流价值重构的重要纽带。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智慧供应链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以现代军事物流能力建设和要素重塑为目标,以标准化设施集群为载体,以网络化数字运营为手段,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助力“平时标准化、急时个性化、战时集中化”的军地融合一体化转型发展,加速推动军队后勤转型重塑,开启现代化后勤生态新篇章。


标题:戴剑民:智慧供应链加速现代军事物流价值重构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cj/27930.html